????作者:楊于澤
????近日有媒體報道,國泰君安證券2008年業績大幅下滑,但計提薪酬及福利費用高達32億元。一家3200人的國有控股公司,居然人均收入百萬之巨。雖然公司聲明“計提”并非實發,但仍引起輿論強烈關注,這種關注典型地反映了公眾的一種至深擔憂,即對國企及國有控股企業員工自肥的擔憂。
????眼下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國行業收入差距過大,尤其是一些國有壟斷行業和企業高工資高福利。而 在這些行業企業內部,還有一個高管拿高薪的問題,高的年薪幾千萬元,低的也有數十萬元。結果,公眾指責他們行業高薪,而其內部又埋怨高管高薪。人們都在問:那些國有壟斷行業和企業的員工、高管,他們真的值這個高價嗎?
????按有關部門的說法,現在國企高管薪資是由市場機制決定的,具體講與企業規模、經營業績相關,高管高薪并非無緣無故,相反顯得合情合理。高管高薪的另一個主要理由,據說是“與國際接軌”。現在全世界都是高薪聘高人,國企進入市場之后,自然不能自外于“高管高薪”慣例之外,否則當有人才流失之虞。
????則公眾的疑問恰恰在于,目前國企及國有控股企業多在壟斷行業,處于自然壟斷、行政壟斷或市場壟斷地位,即使真的賺了錢,但能否算作高管們的業績?近年來,部分國企實施“走出去”戰略,絕大多數損失慘重,即反映出國企競爭力不足,其在國內壟斷經營的效率當不會高到哪里去,而所謂國企盈利很可能只是一種假象。憑存疑的業績為由拿高薪,就有點勉強了。
????至于“與國際接軌”,其實無軌可接。美國總統奧巴馬昨日發布限薪令,把接受政府注資的銀行和其他企業高管的年薪上限定為50萬美元。而在此之前,奧巴馬對華爾街兌現高管高薪的做法進行了譴責,直斥華爾街高管“無恥”。可見只要用納稅人的錢經營,高管薪酬就是一個社會問題,不可以單由市場決定。
????按照個中邏輯,如何確定我國國企薪酬尤其是高管薪酬,就有了大原則。國企資本全部或部分來自全體國民,如果高管拿高薪,出資人自然分紅減少,并給企業擴大再生產帶來困難。因此,政府作為全民資產受托人,完全有理由對國企高管薪酬作出限制。
????解決高管薪酬問題,還因為國企本身就內含諸多非經濟因素。僅僅因為進入某個壟斷行業,而非自己付出更多才智和辛勞,就可以拿高工資、享高福利,這有悖公平正義原則。而國企高管通常是有關部門任命的,進入國企后,他們仍保有“黨管干部”身份,這也意味著,針對他們的“激勵機制”不能是超高薪。
????當然,國企也需要吸引優秀人才,激勵機制不可或缺。奧巴馬發布限薪令,立即引起企業人才流失之憂,但全民出資的企業,高管薪酬肯定不能簡單“市場化”。如何使國企高管薪酬處于一個合理水平,同時又能持續提升企業競爭力,此一課題尚待探討。對于廣泛的社會關注,政府不妨視為切入問題的契機,并作出適當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