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關停轄區內的揚州農藥集團(全稱為江蘇揚農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優士化學、瑞祥化工兩家污染企業,江蘇省儀征市環保局黨組書記侯宜中向上級舉報,奔走呼吁四年多,報送調研材料累計數十萬字。至今,侯宜中已不再擔任黨組書記,仍堅持舉報。(新華社2009年5月26日) ????面對違規建設致畸、致癌、致突變“三致”化工項目的兩家嚴重污染企業,環保部門證據確鑿卻束手無策,無奈只好踏上舉報之路。而且最近一份舉報信件上共有203人簽名,除了侯宜中,還有他的前任,原局長、黨組書記趙有寬,前前任,原局長、黨組書記夏永根,以及財政局、衛生局、教育局前任局長。 ????如此多的局長們,特別是環保局長,擁有國家賦予的執法權,竟然管不了環保,管不了污染企業,竟然也踏上了舉報之路,而且舉報4年沒有任何結果。這真是天大的黑色幽默!這真是莫大的諷刺!如果說是一群百姓在舉報,又該付出多少年的代價?如果說群眾要舉報環境污染,這舉報到底該投向誰?環保局還行嗎?這可真是難以想象! ????細細思考這樣的黑色幽默,難道真的只是一種幽默嗎?顯然不是,這其中到底反映了什么現實?到底有哪些問題值得我們反思?這些舉報的背后,到底水有多深? ????一是權大于法。所謂“不執法的在執法,執法的不執法。”領導的話就是法,領導的意志就是法,權力在某些領導手中運用得揮灑自如,那些多么神圣的法律在他們眼里簡直不值一提。因而,一個專門執法環保的局長尚不能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力,還需要尋求另外的權力來執法,可見權大于法的無處不在。 ????二是利大于法。在這個典型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三大利益:一個是政績的利益。招商引資、經濟發展仍是一些地方政府不擇手段爭取的政績,其實,政績是需要,關鍵這政績是否干凈。再一個是財政的利益。除了政績之外,這樣的企業可以為政府帶來可觀的財政收入,這是很多地方不擇手段引來污染企業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的就是個人的利益。這“個人”包括兩類人,一類人是企業老板本身,獲取非法的暴利,因為污染企業受到法律的限制,這樣的企業特別少,因而利潤特別高;另一類人就是利益共同體,主要是官僚階層,尤指個別領導,打著發展經濟的幌子,充當保護傘,從中獲取非法利益,或直接受賄,或參與分紅等等,形式各一。 ????三是兩種腐敗不容忽視。為什么要提兩種腐敗?在我看來,一種腐敗可以稱之為“發展觀腐敗”。也就是現在的一些地方政府不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堅持以人為本,仍然與中央的政策、人民的意愿相違背,倒行逆施,還打著他們所謂的“發展”為名義。其實,不管這樣的背后有沒有其它貓膩,都可以稱之為腐敗,因為他助長了違法問題、侵害國家和百姓現象的滋長! ????另外一種腐敗當然就不言自明,那就是有領導、官員在充當保護傘,背后可能還有權錢交易。因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誰都再明白不過的法律,難道就我們的某些領導不明白?這深處的東西如果追究太多,恐怕就經不起追究了。 ????我們不知道,這些污染企業的背后,水到底有多深?但是我們也明白,200多人的實名舉報,并且有那么多的局長,特別還有親自主管污染執法的環保局長舉報,至今仍然沒有任何結果,甚至連一點點興奮的回音都沒有。 ????最后,我還只想說一句。如此重量級的實名舉報,應該有一個說法,不論這背后的水有多深,都應該給法律一個交待,都應該給百姓一個交待,都應該給這座城市一個交待,更應該給子孫萬代一個交待!(人民網-觀點頻道) |
上一篇:品讀女省長對公務員的真情告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