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前不久我們說了了膠州的小茂琦為了湊齊上高中的學費,批發了草帽擺攤賣,節目播出后,引發了大家的關注,大家都想幫她圓上學夢。膠南胡家小莊村有人看了電視,給我們打來電話,他說在他們那有個和小茂琦境遇類似的孩子,為了上學,小小年紀就開始扛活,幫一個也是幫, 【正文】 根據村民的指引,晚上六點半,記者找到膠南濱海街道胡家小莊村,四間低矮的老房子外加一個干凈的小院子,這就是劉永進的家。進門時,一家人正準備吃晚飯,見到記者,有些吃驚。 【同期聲】 一點現場 :一盤熱了幾次的包子外加一碗白開水就是一家人的晚飯,包子是劉敏和妹妹包的 【正文】 旁邊這個眉清目秀,少言寡語的女孩就是劉敏,今年15歲。記者說明來意,劉敏有些不好意思,而父親劉永進則一個勁嘆氣。 【同期聲】 劉永進(這兩年多虧她(姊妹)兩人,門口的地都是(劉敏)種的) 村民(他家里太困難了,(劉永進)又不能干活,家里一分錢沒有) 【正文】 說起兩個年幼的女兒,45歲的劉永進幾度哽咽:生在這樣的家里,真是虧欠孩子太多! 【同期聲】 劉永進(2006年我妻子病了,2007年春天去世了,我有風濕性心臟病,這幾年又心衰越來越厲害,還有腎衰也很厲害,現在一年比一年厲害,基本不能干活,今年過年差一點(死了),你看我磕的,不知道就暈了) 【正文】 老劉說,自己這病已經十幾年了,因為身體太虛弱,干不了重活,家里的開銷全靠妻子一個人,可掙來的錢往往還不夠打針吃藥。也許實在是太累了,三年前,妻子突然身患重病,很快就撒手人寰。那時大女兒劉敏12歲,小女兒剛8歲。 【同期聲】 一點劉敏干活的現場 劉永進(這些年就是(劉敏)把家務撐起來,放了學,星期天就收拾收拾,昨天又去園子里鋤了地,在園子里種了十幾棵地瓜) 【正文】 父親重病,妹妹還小,媽媽去世后,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到了劉敏的肩上。 【同期聲】 村民(就像個家庭主婦一樣,母親不在了,她要做飯,洗衣,大部分是她的工作) 劉永進(攤上了沒有辦法,按理說誰家的孩子這么小干這么多活,廁所的大糞都是(劉敏)挑) 【正文】 洗衣做飯、喂雞種地,里里外外全靠劉敏一個人打理,劉永進疼在心里卻無能為力。但讓老劉欣慰的是,雖然生活清苦負擔重,但絲毫沒有影響劉敏的學業。從小學到初中,孩子一直名列前茅。前兩天中考成績下來了,劉敏考了609.5分,順利收到了膠南三中的錄取通知書。可看著手里的通知書,劉敏卻怎么也樂不起來。雖然學費具體需要多少還不知道,但劉敏打聽了一下,至少得兩千來塊,再加上生活費,一年怎么著也得三四千。家里實在拿不出來這筆錢,劉敏托同村的一個阿姨,給介紹了一個勤工儉學的活。 【同期聲】 記者(一天工作多長時間) 劉敏(10個小時) 記者(多少錢) 劉敏(30元) 記者(沒找親戚朋友幫幫忙) 劉永進(這幾年就靠親戚朋友幫著,救濟著,社會上還有很多好心人,青島有個姓鞏的(先生)1號還打來電話說,給我寄了300塊錢,還有城陽的,膠南的,都靠他們,我并不是突然這樣,這么多年了就是這樣生活過來的,全靠大家伙幫著) 【正文】 老劉說,知道自己家的情況后,很多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也正是有了這么多好心人的幫襯,一家人才沒有散。如今雖然遇到了困難,卻也不好意思再麻煩大家。 【同期聲】 劉永進(離開學還早,還有倆月,籌措籌措再說,說實話,想盡一切辦法,還得讓孩子上學,沒有知識就是不行) 畫面 +音樂 (隱黑) 【正文】 入了夏,悶熱的天氣讓劉永進的病更加嚴重。一大早,老劉就感覺不太舒服,由于擔心父親,劉敏沒有去上班。 【同期聲】 現場 劉敏伺候老劉吃藥 【正文】 今天膠南的氣溫高達36度,坐在屋里不一會兒,人就汗流浹背,可劉家竟然連一臺電風扇都沒有。見記者詢問,老劉和小敏卻連聲說習慣了。記者看著心里不是個滋味,趕忙去鎮上買回來一臺電風扇。 【同期聲】 現場 【正文】 這邊正聊著呢,有人來了。 【同期聲】 現場 濱海街道辦事處送捐助款 李常芳 膠南濱海街道婦聯主任(這個孩子在學校里表現非常優秀,在逆境中生長的孩子有種自強的性格,2009年劉敏參加了青島市的春蕾女童演講,被評為十佳春蕾女童) 【正文】 李主任說,劉家的情況街道辦事處很了解,這些年來也一直在關注,前兩年給他們辦理了低保,還為劉家姊妹申請了春蕾女童的救助。 【同期聲】 李主任(可光靠這一點是微不足道的,希望社會的愛心人都能伸出溫暖的手,讓這樣的孩子及早的成熟成長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