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屬給記者看楊孔芬身上被蜱蟲咬出的傷口
他們在鬼門關前轉了一圈
“昨天還好好的,身體很健康,轉眼就陰陽相隔。”在商城縣開出租車的司機岳潔是下馬河村人。最近幾天,很多記者都喜歡包她的車下鄉,因為她熟悉村里的情況。面對一再發生的死亡病例,岳潔很是感慨。
陸續發生的蜱蟲叮咬致死事件,迅速傳開了。隨后,恐慌的情緒亦如至今尚不明確的病原體一樣,在商城縣一些鄉鎮傳遞。
挎著籃子的下馬河村火廟組羅良玉面對記者,一個勁地說幸運。
2008年7月,羅良玉突然覺得腿沒勁,渾身難受,人抖動,高燒到39~40℃。赤腳醫生打了點滴,但不見好轉,趕緊到了商城縣人民醫院。“和其他已經死亡的病例一樣,水米難進。后來醫生告知,是被一種叫蜱蟲的蟲子咬的。”這位61歲的老人說,“差點就沒命了!”
黃菊說,婆婆去世后沒幾天,8月28日,自己也出現了癥狀。“一開始就發燒,趕緊住院,手也發抖,上吐下瀉的。剛開始縣醫院是按照白血病治的,3天后,去了信陽154醫院。”黃菊說,醫生稱是被蜱蟲咬的。
“剛開始吃不進東西,后來臨床診斷后,恢復比較快!”黃菊說,事發前,她一直在醫院照顧婆婆。
遭遇蜱蟲侵擾的還有黃菊22歲的兒子曾憲鋒。黃菊告訴記者,聽說村里一再發生蜱蟲致人死亡的事件后,兒子今年6月初回家探望家人。6月20日返回。臨走之前,到過瓜地摘過一個西瓜。結果到珠海后洗澡時發現,胳膊上有被蟲子叮咬過的痕跡,身體亦出現了不適。旋即去醫院檢查,不久就恢復了。
據了解,河南省自2007年5月信陽市報告了首例疑似無形體病例以來,通過監測,截至今年9月8日,河南省共監測發現此類綜合征病例557例,死亡18例,重點集中在信陽市商城縣、浉河區、光山縣和平橋區。
9月10日,商城縣疾病控制中心主任余芳說:“今年1月—9月8日,我們共向上級直報了120例病例,其中1例死亡。”但對于商城疾控中心的這個數據,記者接觸到的當地人普遍表示不相信,“才死了一個人,怎么可能呢?明顯是說瞎話,我們知道的就不止一個。”
被死亡陰影籠罩的人們
在商城縣鲇魚山鄉下馬河村委會門口,村委會委員周世海說,下馬河村一共有3人死亡:分別是曾澤平、羅林英以及季德芳。
“先是婆婆被蜱蟲叮咬不治,接著又是自己和兒子先后患病!”黃菊說,自己在村里成了不待見的人。“沒人和自己說話,小孩子們一見到自己就跑,躲得遠遠的,擔心被傳染。”
商城縣疾病控制中心主任余芳告訴記者:“目前可以基本確定,人與人之間不傳染。”商城縣人民醫院醫務科科長王衛給記者提供的一份關于《人粒細胞無形體病防控問答》的材料稱:與人粒細胞無形體病危重患者密切接觸、直接接觸病人血液等體液的醫務人員或其陪護者,如不注意防護,也有感染的可能。
但事實上,由于宣傳的缺少和信息的不暢通,村民們依然談蜱色變。
由于擔心家里的情況,在上海打工的曾憲偉于今年6月份從上海回到了村里,“擔心家人中招,我回來總要好一點。”
陶澤學此前在西安打工。“聽說村里有人陸續得怪病死了,焦心啊,在外面實在呆不住了,十幾天前趕回來的。”
與此同時,不少婦女亦選擇了進城打工。“一方面是生計所需,一方面是實在擔心再被蜱蟲咬到!”黃菊現在就在商城縣城的一個建筑工地上扎鋼筋。
岳昌宇的妻子曾澤平在治療中,先后被醫院按照感冒、精神病和腦膜炎診斷,前后花費了4萬多元。“妻子生前喂了20多頭豬,3個孩子2個在讀書,1個輟學在家務農。看病就花掉了整個家底。還好,參加的農村合作醫療報銷了一部分。”事實上,兇猛的蜱蟲已經實實在在改變了這個家庭的生活現狀。
岳昌宇說,豬都賣掉了。家里就78歲的老娘在做飯,自己還得苦錢供孩子上學并維持家里的生計。“現在開個車子搞運輸!”
記者注意到,為減輕農民負擔,河南省衛生廳已經批準將治療無形體病的首選藥物強力霉素納入信陽市新農合報銷補償范圍,以保證首選治療藥物強力霉素早期、足量使用,確保治療效果。
調查中,前述多位死者的家屬稱,至今未有信陽或者商城縣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上門了解情況。
死者的家屬稱,因為參加了新農合,報銷醫藥費的時候,病歷都交給了各個醫院的農合辦。
在下馬河村陶澤學家門口,一堆板栗和花生旁邊,還有一雙水鞋。“上山下地的時候要穿的,得全副武裝。”陶澤學說,上山的時候,會穿長袖和長褲。袖口和褲管的位置,都會用東西扎起來,防止被蜱蟲叮到。
余集鄉吳德正去世后,他的兒子吳玉濤飽受壓力和煎熬:因為吳德正剛開始在兒子吳玉濤的診所,也是被按照感冒來診療的。
由于不斷遭遇鄉鄰們的非議,記者趕到前,吳玉濤夫婦已經拒絕了多家媒體的電話采訪。吳玉濤的妻子說,我們也不知道這是蜱蟲咬的,老爺子去了,我們也很難過。
恐懼、悲傷、后悔、壓力,各種情緒交織下的商城縣多個村莊,呈現出來的是一種復雜的悲情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