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時間,其樂融融的任鐵英一家談天說地。
任鐵英跟老伴王大鳳一起學打太極拳
????12月7日下午1時45分,溫暖的陽光灑在開發區千禧龍花園小區的廣場上,伴隨著音樂的響起,64歲的任鐵英跟著老伴王大鳳有模有樣地學起太極拳。“這個時候還能在室外活動鍛煉,要是換在東北根本不敢想象,冬天就只能窩在家里‘貓冬’。”任鐵英是從黑龍江省黑河退休來青的,幾年前,他和妻子帶著一家人在開發區買房居住,在青島養老。
????記者了解到,青島作為“全國最適宜養老城市”之一,近幾年來,許多居民小區隨處可見許多“熟悉的陌生人”,他們跟當地人一起鍛煉、買菜,可能只有通過說的方言,才會知道他們是異鄉人。這個獨特的群體有哪些人?他們在青島生活得怎么樣?當地人怎么看待他們?昨天,記者分赴城陽、開發區、膠南等地,對居住在青島養老的異鄉客進行了探訪。
????講述 百余口人舉家“移民”島城
????“退休后來青島養老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期間也經歷了一番曲折。現在看來,當時是選對了。”曾任黑龍江省黑河日報社副總編輯的任鐵英如今回憶起當年“舉家南遷”的決定時,得意的神情溢于言表。 召開家庭會商議養老地
????2000年,即將退休的任鐵英開了個家庭會議,投票選擇退休后養老的去處。任鐵英最初想回到當年他下鄉的地方——黑河地區北安(縣級市)。“我們那一代人的觀念就是 ‘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我在北安工作生活了30多年,對那里有著很深的感情,后來因工作需要調到黑河工作,但并不喜歡黑河的環境。”任鐵英說。
????任鐵英祖籍山東鄆城,祖輩“闖關東”一路來到黑河。他8歲時,還是一口地道的山東腔,去學校上學,老師都聽不懂他說的話。當他提出回北安農村養老的想法后,兒子任耕田第一個提出反對意見。“現在觀念變了,要到海邊去、到內陸去、到最富裕的地方去。”任耕田說。在此之前,任耕田剛剛作為領隊兼翻譯帶領俄羅斯舞蹈表演團到青島演出,青島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建議父母考慮到青島養老。
????全國40多個城市選中青島
????“‘四季常青、三季有風、冬季無嚴寒、夏季無酷暑。’這是兒子當初給我描繪的青島,也是我對青島的最初印象。”任鐵英說,當時在東北,因為環境惡劣,再加上工作操勞,身體狀況很差,不是犯高血壓就是心臟病,幾乎每年都要住院。“當年來青島旅游的第一個景點就是醫院。”任鐵英開著玩笑說,當時正巧碰上他身體不舒服,下了飛機就直奔醫院,先進的醫療設施和熱心的醫護人員讓他一下子對這個陌生的城市產生了好感。
????2000年的開發區正大興土木,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城市發展日新月異。長江路修了一半,政府門前的創業廣場也正在加緊建設……任鐵英一下子喜歡上了青島,也喜歡上了膠州灣西海岸這個正在加速發展的新區。可他還是有些猶豫,其他的城市他還沒看,心里總覺著沒底。
????“隨后,我和老伴用了3個月的時間,從北到南先后轉了40多個城市,去了沈陽、大連、煙臺、龍口、濟南、石家莊、北京、天津、杭州、上海等很多地方,都感覺不如青島氣候好,全國一圈轉下來,發現青島確實是最適合養老的地方。”任鐵英說,再加上開發區的發展勢頭比較好,對于年輕人創業來說也有很多機會。
????房子讓他變成“任百萬”
????“我們老兩口是最早來的,當時把在黑河唯一的房產賣了,又找親友借了4萬元,湊夠10萬元在開發區蘭東小區買了一套68平方米的房子。”任鐵英說,過了3年,他們又將蘭東小區的房子賣了,貸款買了現在位于千禧龍花園小區的這套房子,每個月還款2200元。
????時間回溯到2003年,任鐵英夫婦剛搬進千禧龍花園小區的新房時,看到嶄新明亮的廚房,操勞了一輩子的老伴喜極而泣:“做飯的時候終于可以不挨嗆了。”任鐵英也站在陽臺上感嘆,眼前的大海、一旁的珠山、樓下的小橋流水、花園里的鳥語花香,他狠狠地捏了自己一下臉頰,確信 “這是真的,不是做夢”。
????“當年,日子過得雖然緊巴點,但比在東北的時候還是舒服多了。”任鐵英說,隨著退休金的上漲,他們已經沒有最初還貸的壓力了,房價也翻了番,每平方米就要1萬多了,家人都開玩笑叫他 “任百萬”。
????十年“忽悠”百余口人移居
????“我在這不缺朋友,老家那邊的親友都讓我給 ‘忽悠’來了,前后百余口人吧。”任鐵英說,剛來青島的那幾年,他不厭其煩地向老家的親友推介青島有多么好,適合養老、適合居住、適合創業。
????任鐵英扳著指頭算,2003年,女兒和女婿放棄了北京的事業,來到開發區創立了婚慶禮儀公司;2006年,碩士畢業的兒子扔掉俄羅斯“倒爺”工作,成為中國石油大學培訓學院的一名老師,兒媳婦放棄了東北老家財政局公務員的身份來到開發區干起了專職太太;2007年,老伴的幾個妹妹退休后舉家“移民”到青島,目前在開發區老年大學“進修”;2008年,他的4個姊妹又帶著幾十口人來到開發區定居;2010年,他的老鄰居到開發區創業新開了一家干洗店;2011年,兒媳婦的家人也準備搬到開發區來……
????社區辦春晚全家齊上陣
????“如果沒在東北那種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生存過,可能感受不到如今的幸福。”任鐵英說,到了青島后,他整個人都感覺放松了,沒有了事業上的忙碌,沒有了生活上的負擔,輕輕松松地享受后半生。
????任鐵英也是個閑不住的人,他熱心公益事業,調解鄰里糾紛,幫助業主維權,協助收回公共用房,組織興建業主辦公室、老年活動室、圖書閱覽室、千禧學堂等公益項目,豐富了小區的文化生活,2008年,他被推選為小區業委會主任。
????“我們小區外地人口比較多,有一大部分居民過年時就回老家了,每到春節,社區里顯得比較冷清,我們就在社區里辦自己的春節晚會,留守在青島的居民一起樂和樂和。”任鐵英娓娓道來,他作為社區春晚的總導演,發動了全家老小齊上陣,兒子任耕田編排晚會的腳本,兒媳搖身一變成為晚會主持人,老伴則帶領老年大學的同學們表演太極扇,女婿全程攝像……
????青島養老身體倍棒精神好
????退休前,任鐵英和老伴三天兩頭地生病,一年最少住院一次。“我渾身是病,以前年輕時太拼命了,全身沒個好地方,現在后悔也來不及了。”任鐵英說,剛來青島那幾年,他還住過醫院,后來隨著對環境的適應和心態的調整,他已經有七八年沒住過醫院了。“心情絕對可以影響病情,我現在身體非常棒,一點毛病都沒有了。”精神頭十足的任鐵英借用了一句廣告語,“身體倍棒,吃嘛嘛香!”
????“你看,老伴通過長期的鍛煉身體也非常棒,還和個小姑娘似的,壓腿壓得老高。”任鐵英說,現在他們全家老小都在開發區扎根了,兒女也不用他操心了,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異地養老“瓶頸”待突破
????對于當下異地買房養老的新現象,山東科技大學文法學院公共管理系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任德成表示,目前,異地養老已經成了時尚。隨著人們“故土難離”等思想觀念的轉變,使許多老人產生了“趁身體還可以,到外面走走看看”的愿望;另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老人或子女具備了一定的經濟能力和異地養老消費能力。最后,南“飛”過冬,北“漂”避暑更是將一些可能導致病情加重的環境因素在不知不覺中克服了。
????異地養老目前也存在著瓶頸,如在異地養老的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的領取手續繁雜,有的地區養老金還不能異地領取;我國現行的醫療保險制度是離退休人員必須在單位所在地社保機構指定的醫院看病,否則不能報銷,這對于老年人隨子女在異地養老形成了很大的障礙。
????“優美的自然環境,良好的人文環境,迅速發展的經濟環境,在最具吸引力的三大指標方面青島都有不凡的表現,也就無怪乎青島會成為養老族競相選擇的定居之所了。”任德成告訴記者,大量的外來人口到島城買房養老,給城市帶來了極大的收益,不僅推動了島城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也有助于提高城市的購買力,推動高端人才聚集以及增強島城文化的多元化。
????“首先,外來人口定居購房,一方面刺激了島城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帶動了建材、裝修、設計等相關行業,產生巨大的乘數效應。其次,外來定居人口大都具有較好的消費能力,在服裝、家電、汽車、旅游以及文化、音樂等方面的消費實力較強,對增強城市購買力意義重大。最后,由于外來定居人口大都文化修養較高,重視子女教育和人才培養,也對提升島城人文素養,推動高端人才聚集有重要的意義。”任德成說。
????關鍵詞:醫療保險
????養老人最怕異鄉生病
????家住城陽的老龐說,他對這里的生活感到很滿足,妻子發生車禍后,最讓他擔心的是后期治療費。他倆曾是國有企業員工,都有醫療保險,但妻子在青島出車禍,原來的醫療保險在這里就沒用了。
????“平時住在這里都挺好,就怕生病,一旦生了病,沒有兒女和朋友在身邊陪著,心里總會生出想家的感覺。”朱衷琪說,不僅如此,在膠南住院治病,報銷起來也比較麻煩。“2006年夏天我得了急性腎炎,在膠南開發區醫院住了半個月,花了5000塊錢,按規定可以報銷70%。”朱衷琪說,但報銷的過程可就麻煩了,他先打報告給新疆那邊,申請將膠南開發區醫院劃進可以報銷的醫院范圍內,得到批準后,又一次次通過快件往新疆那邊寄報銷材料,等這錢報下來,半年的時間都過去了。
????關鍵詞:兒女異地
????家人聚少離多難團聚
????“我的兒子在深圳工作,女兒在上海工作,我們這家人算是三地分居,他們都有家口了,來看我們一次很不容易。說心里話,還是挺想他們的,尤其是當看到別人老老少少一家團聚的時候,心里更不是個滋味。”朱衷琪說,好在他的兒女都很孝順,不管多么忙,每年都會至少一起來看他們一次,這讓他和老伴心里有些許安慰。
????關鍵詞:就怕過節
????過年過節家里變冷清
????“平時,當地的朋友時常走動,家里還算熱鬧,一到過年過節,家里就寂寞多了,沒有了以前親友互相串門的習俗,只能靠打電話問個好。”家住城陽的老龐說,他已經3年沒回老家過年了。
????“我們這些人,平時就怕過節,人家家里都熱熱鬧鬧的,我們家里冷冷清清,感覺特別別扭。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我算是體會到其中的滋味了。”朱衷琪說。
????關鍵詞:語言障礙
????鄉音難改交流基本靠猜
????“我們小區居民結構復雜、語言不同、文化差異大,屬于典型的‘移民小區’。”任鐵英說,小區里的居民有許多像他一樣來青養老的外地人,雖說大家已經適應了青島的生活,但鄉音難改,平時交流還都用各自的方言。“北方的方言還好懂一些,像上海話、廣東話這些基本靠猜,交流起來挺麻煩的。”任鐵英說。
????朱衷琪說,剛來膠南的時候,他曾嘗試著跟當地人交流,但根本聽不清他們在說些什么。“當時感覺這里的方言太難懂了,比如水餃叫‘古扎”,饅頭叫‘餑餑’,青蛙叫‘歪子’,額頭叫‘葉愣蓋兒’,弄得我云山霧罩,不知道咋回事,有時只能請物業人員來當翻譯。”朱衷琪說,他在膠南住了7個年頭,一直在學習膠南話,現在交流起來還是有困難。
????一問:啥人來青?
????省內油田人扎堆來養老
????“我們小區共有1682戶居民,外來人口占80%,其中還有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的外籍人士及港澳臺同胞,被居民們稱之為社區 ‘聯合國’。”任鐵英說。記者探訪發現,來青島養老的外地人不在少數,天南海北的都有,其中來自省內油田區和東北的退休養老人員最多。
????“城陽聚集了大量韓資企業,而朝鮮族人到韓資企業就業在語言上有優勢,因此大量朝鮮族年輕人帶著老人來青。”城陽都霖美景小區開發商一名工作人員說,他們小區買房的外地人占六成,其中僅朝鮮族人就占三成。
????位于膠南市東部的海悅園小區有700戶居民,平時常住人口只有400多戶,居民年齡多在50歲以上,外地住戶達到70%以上,他們來自淄博、東營、黑龍江、新疆、山西等近20個省市自治區,可謂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匯集而來,因此得名“大中國”,其中尤以淄博、東營等石化區的人最多。每逢夏天,這里會有很多小區居民聚在一起在外乘涼,他們一般是幾個老鄉一簇兒,聊起天來南腔北調,非常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