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輻射老鼠會變超級殺人鼠 美國漢福德核工廠那里出現了輻射老鼠?那老鼠在夜里渾身熒光閃爍?還可能變異成食人巨鼠!還聽說當年切爾諾貝利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上世紀90年代,一支9人科學考察小組進入切爾諾貝利時遭遇一群巨鼠襲擊,只有一人生還。最后當局集結大量軍隊、輕重型武器,才將所有能發現的巨鼠群消滅。這個謠言甚至進入了某地方衛視的新聞節目。 最近,美國遭受過嚴重核污染的漢福德核禁區確實有追捕輻射動物的事實,但是“食人巨鼠”、“熒光鼠”什么的就是純“意淫”情節了。 11月5日,《三城先驅報》———漢福德所在地的當地報紙,以《里奇蘭附近捉到輻射兔》為題首先報導了漢福德這一輪輻射動物捕捉行動的開端。因為漢福德核禁區自停用后吸引了許多野生動物———兔子、小鼠、獾甚至土狼。如果這些動物誤食了放射性鹽類,成為了所謂“輻射動物”。其實所謂的輻射動物在漢福德區域內部并非罕見,2009年中發現的輻射動物或輻射排泄物就達33起,早年間甚至更為普遍。1996年,一只輻射老鼠爬進了雇員的食盒中。1998年,蚊蚋與蒼蠅將放射性物質帶到了工人的食物殘渣———香蕉皮、蘋果核上。 這次大張旗鼓捕捉的原因是這些兔子排泄物出現的地方太靠近公眾區域,因此衛生署擔心居民飼養的犬只會捕捉到它們,或者他們的排泄物會出現在公眾區,帶來公共安全風險。不過衛生署的搜尋并無所獲,公共區域沒有發現放射性排泄物。在漢福德內部捕捉到的兔子中,僅有一只內部帶有放射性銫。 11月18日,《三城先驅報》報導在同一地點發現了帶放射性的小鼠排泄物。但是小鼠要難以捕捉得多,至今只捕獲了2只普通小鼠。目前輻射老鼠依然在逃,但衛生署擔心的是它本身以及排泄物帶有的放射性傷害到近距離接觸的人,而不是輻射老鼠本身變異成什么巨鼠然后暴起傷人。 與大家的想象不同,絕大部分輻射受害的動物并不會有什么巨大的變化。它們可能出現殘缺或畸形,可能生長出腫瘤,但更可能外表完全沒有異狀。瑞士的一名科學插圖畫家霍納格曾專門繪畫核設施周圍的變異昆蟲。在她筆下,最常見的異狀是翅膀、觸角長短不一,以及身體某處的局部畸形。沒有任何“巨型昆蟲”出現。 輻射也不太可能讓老鼠在夜里發出熒光。熒光的產生需要熒光蛋白。通過幾次輻射變異,生物就能無中生有地造出熒光蛋白的可能性近乎為零。目前的一些熒光小鼠、熒光獼猴都是依靠轉基因技術,將外來熒光蛋白基因轉入生物體內才制造出的,生活大爆炸中謝爾頓養的熒光魚也是此類。 自然,上個世紀90年代的切爾諾貝利的食人巨鼠也是一樣子虛烏有,根本找不到任何正規媒體對此事的報導。事實上,很多媒體都一直在報導切爾諾貝利當地的狀況。在污染最嚴重的時刻,輻射中心地帶的松木變為褐色后枯死,導致該處被稱為紅森林,當地的小鼠等動物紛紛死亡或流產。 而時間流逝,如今的切爾諾貝利已經成了野生動物的樂園,熊、山貓、椋鳥、雕鸮、紅尾鴝等紛紛在此棲息。有位專在紅森林研究小鼠的研究者只發現過一只有腫瘤跡象的小鼠,他表示盡管有許多DNA變異的證據,但基本上都不影響小鼠的生理機能或生殖能力。他從未見過有兩個頭的畸形鼠,遑論其他。還有自1991年以來在切爾諾貝利調查了7700只鳥類的巴黎研究者,他們在一群家燕中發現了11例畸形,僅此而已,并無更聳人聽聞的發現。 然而,拜恐怖片以及人們深藏內心的恐懼所賜,食人巨鼠的傳言還是甚囂塵上。國外網上有人提起,上個世紀90年代(熟悉的時間點)傳言自美國某生物技術實驗室逃出了食人巨鼠。傳言還表示這種食人鼠很快蔓延到了北美與歐洲,接下來甚至到了非洲、中東、中國與澳大利亞……不過即使巨鼠已經如此“泛濫”,正規媒體依然沒有任何相關報導。 (游識猷,果殼網謠言粉碎機) 【點評】 人們對危險的事物存在天然的恐懼,避之唯恐不及。回避不了的時候,就只能硬著頭皮頂上了,不過心里還是不踏實。這時候,謠言就趁虛而入了。核電站就是這么個讓人避之唯恐不及卻無法擺脫的東西。不過,“輻射之后變成大怪獸”這種極其“特攝片文藝范兒”的謠言之所以能在今年大行其道,還是借了一把新聞事件的力。恐懼讓人盲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