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北京1月23日電 題:國家脊梁 負重致遠——中央企業“十一五”時期改革發展紀實 新華社記者 這是一個被譽為“共和國長子”的光榮群體:他們大多伴隨共和國誕生,凝聚著幾代人幾十年的心血和汗水,托起了一個國家走向繁榮富強的夢想; 這是一個被稱為“經濟頂梁柱”的中堅團隊:他們數量不過百余家,卻是各領域各行業的排頭兵,在保障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這,就是中央企業。 “十一五”時期,是中國經濟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的5年,也是中央企業改革發展極不平凡的5年。 5年來,中央企業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決策部署,有效應對各種挑戰,保持平穩較快發展,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凈利潤、上繳稅收均實現翻番,企業的活力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5年來,中央企業改革發展取得新進展,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在一系列大事難事中沖鋒在前,勇挑重擔,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披閱風雨,卓然而立。作為“共和國長子”的中央企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中譜寫出一曲瑰麗的時代壯歌。 骨干中堅促發展——抓機遇、迎挑戰,中央企業的實力和效益持續增強,有力發揮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頂梁柱作用 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拖著橘紅色火焰的長征三號丙火箭直刺蒼穹,將嫦娥二號衛星準確送入38萬公里的奔月軌道。 在發射成功的那一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馬興瑞卻并沒有松一口氣:“我們的工作還在繼續,后面還有嫦娥三號、嫦娥四號,還有一系列航天任務。” 航天科技是高科技產業,也是國家綜合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體現。“作為央企,我們的事業事關國家安全、大國地位、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馬興瑞說。 馬興瑞的話,從一個方面反映了中央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獨特地位和作用。 中央企業是名副其實的“國家隊”,也是國有企業的骨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