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國家乳制品工業協會委托國內權威的檢測機構對我國市場上銷售的國產和進口嬰幼兒奶粉進行了抽查檢測,結果顯示:進口奶粉和國產奶粉沒有明顯差異。(2月28日《京華時報》) ????沒有明顯差異,意思是說:國產奶粉其實和進口奶粉的質量差不多。這個調查的背景是:國產奶的聲譽和市場份額的一蹶不振。今年年初農業的官員還憂心忡忡地稱:展望2011年,洋品牌的市場占有率有可能超過50%--可現實遠比他們估計的更可怕,國產奶的潰敗速度遠比他們預測的更快,近日央視記者調查發現,消費者對國產品牌奶粉信心不足,近七成受訪消費者表示不會選擇國產奶粉。 ????很明顯,國家乳制品工業協會的這個調查,是國產奶的一次危機公關,無非是想通過這個結論告訴對國產奶充滿恐懼的國人:對國產奶的恐懼沒有必要,國產奶沒你們想象的那么可怕,它的質量與公眾花高價搶購的進口奶粉其實一樣。 ????其實,我很愿意相信有關部門的這個結論。科學而不帶偏見和情緒地看,雖然國產奶丑聞頻曝,可國產奶的實際質量真沒有輿論想象的那么差,國產奶與進口奶的差別遠沒有“近七成受訪消費者不會選擇國產奶粉”所隱喻的那么大。可因為奶粉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它的消費對象是社會中最脆弱的、又是現代人極其珍視的孩子們。如果奶粉有問題,對孩子將產生很大的傷害。所以,在奶粉這種涉及孩子生命健康的消費上,公眾自然會有一種過度防衛的心態。出于對孩子健康的重視,公眾很容易在心理上放大這種危險。 ????正是這種防衛心態,才有了當下這種對國產奶的唾棄和對洋奶粉的迷信。即使兩者質量沒有多大的差異,人們為了寶寶的安全還是會選擇洋奶粉。這,恐怕不是衛生檢驗學可以解決的。 ????那么,有關部門這個“國產進口奶粉無明顯差異”的檢驗結果能不能扭轉人們對國產奶粉的消費恐懼呢?恐怕不是那么樂觀。 ????其一,對國家檢測標準的不信任。此次檢測是以我們自己的國家強制標準進行檢測的,可媒體早就報道過,中國的標準低于其他國家。去年7月時媒體曾報道,政府出臺的奶業新國標,輿論原以為政府會在一系列奶業丑聞后痛定思痛地提高標準,可讓公眾瞠目結舌的是:標準不僅沒有提高,反而降低了。以這樣的低標準去對比國產進口,所謂的“國產進口奶粉沒有明顯差異”當然難讓人放心。 ????其二,對檢測機構的不信任。此次的檢測機構號稱是“國家乳制品工業協會委托國內權威的檢測機構”,連檢測機構的名字都沒有公布,何談權威?更何況是乳制品協會委托的,也難有公信力。國產奶信譽如此不堪,非得有真正公認的權威檢測機構才能讓公眾信服。 ????其三,抽檢,等于沒檢。我們的抽檢,從來沒有檢出過三聚氰胺,致使其對兒童的身體造成了深重的傷害。監管的重重漏洞,讓人根本不敢相信這種抽檢。看看此次抽檢:抽檢的樣品都來自北京的超市、商場和正規專賣店———問題奶一般會光明正大地潛伏在這些地方嗎?農村商店的抽檢可能才更能反映問題。 |
上一篇:中西醫PK:胎盤是否值得吃
下一篇:女嬰出生重1斤3兩頭部鵝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