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更多網上媒體 法治頻道> 依法維權 > 正文

壟斷業退休金超公務員 取消雙軌制須先除壟斷

1
青島新聞網 2011-03-04 06:39:13 瀟湘晨報    新聞報料

  今年“兩會”開幕前,溫家寶總理在回答網友提問時說,國家將采取三項措施,解決退休養老金雙軌制問題。此前,人民日報和人民網的網絡調查顯示,在2011年你最關注的十大問題調查中,90%以上的網民認為,企業職工和公務員養老制度實行雙軌制非常不合理,希望今年的“兩會”能夠解決。

  存在多年的養老金雙軌制再次回到公眾視野,并成為眾矢之的。

  養老金雙軌制自上世紀90年代初實行并延續至今,主要是指,企業人員和公務員的退休待遇實行兩個政策:企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由國家統籌發給退休養老金,而公務員則按照在退休前按崗位工資高低發給退休金,全部由財政負責。

  “雙軌制”最直接的表現是養老金金額的差別,深層的原因則是養老金計算方式、來源、管理等方面的不同。機關、事業單位實質是財政負擔,企業單位的社會保障則是社會化,養老金水平與企業、個人繳費基數和年限直接掛鉤,繳費基數普遍按照企業的“基本工資”執行,直接導致企業職工退休后養老金偏低。

  77歲的長沙人楊永太曾專門來到本報質疑“雙軌制”,“同樣是為國家做貢獻,為什么企業退休人員工資還只有一千多一點,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的每月則可以拿到四五千?”

  盡管2005年起,國家連續6年7次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翻了近一番,但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之間的差距依然較大。對此,溫家寶表示,要繼續提高企業離退休職工,特別是具有高學歷的工程技術人員的離退休待遇,并且逐步把這種待遇機制化;在企業具有年薪的地方,應該拿出一部分來增加退休職工的工資;在機關和事業單位實行養老保險改革,在有條件的地方先進行試點。

  2009年初,廣東、山西、上海、浙江、重慶等5個省市,被確定為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但截至目前,五個試點省市的實施方案都未出臺。

  全國政協委員宋曉梧就此認為,關鍵不是“提辦法”,而是“下決心”。

  嘉賓介紹

  唐鈞: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

  陶然: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公共經濟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周兆達:全國人大代表,湖南長沙通程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趙湘平: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人民政府經濟顧問

  “雙軌制”:歷史原因造成的二次分配不合理

  瀟湘晨報:養老金雙軌制是在一種什么背景下出現的?

  唐鈞:其實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干部和企業工人的退休金待遇就有不同,只是當時兩者差距并不十分明顯。

  周兆達:這是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的二次分配的不合理。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享受了納稅人的錢,財政兜底的錢是勞動者創造的,但一部分創造者卻不能完全享受這個待遇。

  趙湘平:1994年之前,機關和企業職工基本退休工資都是按照勞動部114號文件,通過計算在職時工資的一定比例來確定。實行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后,由于當時養老金沒有積累,出現了發放拖欠,退休工人養老金漲幅不高。另一方面,機關事業單位大幅調整工資,退休職工隨同在職職工一起提高了待遇。造成了機關和企業退休金平均相差一倍左右。

  在財力增加的前提下,國家還是采取了一定措施提高企業退休職工待遇,到2011年已經連續7次大幅度增加。對機關事業單位的調整,國家則是有意識地放慢。如果按計算公式,當時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已經基本接近機關退休職工,差距是200元左右。

  但大約5年前又出現了新情況,部分機關事業單位有亂發津補貼的現象。后來中央統一規定,各省根據自身財力制定平均津補貼標準,退休人員還是按照在職工資一定比例領取。這讓原本縮小的差距再次拉大。因為工資和津補貼出現倒掛,津補貼等于甚至高于了工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退休費有可能增加了一倍,導致出現了“兩個高工不如一個勤雜工”的現象。

  “壟斷行業員工退休金比很多公務員還高”

  瀟湘晨報:目前超過九成網友認為養老金雙軌制非常不合理,而且強烈呼吁“兩會”代表委員能為民請命,提出取消退休金雙軌制的議案或提案,你們對此怎么看?

  唐鈞:中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本身是有問題,但關鍵不在“雙軌制”。世界上無論哪個國家,不同行業、職業從業者的養老保險待遇都是有差別的。

  其實并非所有在企業工作的人,養老金一定是低的。譬如一些壟斷行業,其員工退休后拿的退休金就比很多公務員還高。

  而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是專業人士,現在基本上都要碩士、博士,博士可能要到28~30歲左右開始工作。讀書期間不但不掙錢,家里還要高投入。且不說專業人員對國家對社會的貢獻,即使僅從“投入產出”來講,他們的工資福利待遇高一些也是合理的。

  陶然:如果將企業養老金發放標準,與機關事業單位的標準接軌,前提條件是前期的繳納標準要提高,這意味著企業要多花錢,而我國的企業,往往是建立在低人力成本、低土地價格、高耗能的模式之上,當人力資源成本優勢逐漸喪失,也就意味著企業收益下降甚至虧本。有些代表委員來自企業一線,這應該是他們不愿就此發言的一個原因吧。

  趙湘平:前幾年“兩會”就有很多代表委員關注了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相關部門重視和吸納,不斷地研究如何解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試點不是很順利。(取消“雙軌制”)不在于這次“兩會”上有多少聲音呼吁,而是要等待一個過程。

  除了基本養老還應推職業年金

  瀟湘晨報:養老金要并軌的話,難在何處?應從哪里選擇突破口?

  唐鈞:我一直認為提“雙軌制”并軌是個偽命題。因為兩者資金來源完全不一樣,機關公務員的養老金是財政支出,企業職工養老金表面上看有個人積累,其實質是企業支出的工資成本。

  要解決這一問題,國際慣例是:把養老金分成基本養老金和補充養老金兩個部分。現在哪怕是發達國家,都還只能在基本養老金上講平等。基本養老金由國家按基本生活水平來兌現,保證每個公民基本生活。

  在基本養老金之外,還有與職業相關的補充養老金,也叫職業年金。補充養老金和工資掛鉤,和貢獻掛鉤,和效益掛鉤,所以并非一律平等。而中國現在的做法,并沒有這樣的分層,除了部分壟斷國有企業能夠有企業年金之外,其余的大多數人拿的都是基本養老金。由于基本養老金并不高,導致很多人對此不滿。

  陶然:還是要從體制上進行改革,打破國有企業的壟斷,加快國有資產的變現,而非就“雙軌制”進行單方面的變革。但一方面,國有企業對資源的壟斷、低效率運行,創造的壟斷利潤也無法體現到民生的改善中;與此同時,有些政策又限制了民營資本介入壟斷行業,阻止了國有資產的變現。

  周兆達:“雙軌制”取消,不是簡單的漲工資就能解決的問題,而要從制度的層面來解決。為什么紡織廠招30個工人都招不滿,但公務員考試是上萬人爭奪一個崗位?這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這需要有力的制度來引導正確的價值觀。當前由于一部分人價值觀出現了異化,導致社會的一些評價體系出現問題。

  趙湘平:無外乎兩條路。一是在財政收入增加的前提下,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這叫“補低”。正好和“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調整收入結構、提高老百姓收入相吻合。第二要調整機關事業單位的津補貼制度,把一部分津補貼轉化成工資,不要再用體制外的辦法解決工資問題。差距已經拉成這樣了,要逐步平穩地過渡。走這兩條路,步伐和速度要邁得一致。

  破除壟斷是取消雙軌制的關鍵

  瀟湘晨報:養老金并軌的制度設計者實際上也多是“雙軌制”的受益者,如何才能保障他們能夠更為合理地分配蛋糕?

  唐鈞:這種提法又陷入了誤區,我們要做的是把企業退休金標準提上來,而不是把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退休待遇降下去。我們不能籠而統之地講“平均”,講“誰也不比誰貢獻大”,那就回到改革開放前的思維定式上了。

  陶然:這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首先要有獨立的社保機構,同時政府的投入要足夠,還要有國有資產的變現作為補充。

  但在我國很多領域,都存在“裁判員”和“運動員”集于一身的游戲規則,甚至是“裁判員”的地位弱于“運動員”的尷尬。所以,破除壟斷要成為政策之選,這也是取消“雙軌制”的關鍵。

  周兆達:給退休工人一次加一百塊錢工資,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癥結的根本不在于此。政策制定者要加強監督機制。我覺得,制度設計要進入科學的評價體系,老百姓要有真正親身參與制定制度的權利,人民代表大會要行使審議權和決定權。人大代表不能只做“舉手代表”。否則,如果沒行之有效的監督制度和評價體系,既得利益者會繼續維護自身利益,老百姓的合理權利就會被剝奪。所以,一定要從制度的層面上改。

  趙湘平:把問題怪罪于養老保險制度的設計,這是不對的。養老保險制度是從國情出發的,財政在用大量的投入,提高基本養老金,(制度)可以完善,但是不能否定。

  問題在于,國家多次想啟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但涉及利益調整,一直沒有啟動起來。當然,最后還是應該進行改革,建立起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將單位人變成社會人,機關事業單位的職工也得變。(記者 張瑩 龍源 李柯夫)

-
相關鏈接

上一篇:傳銷團伙成員打死下線拋尸 9名疑犯均為大學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安县| 双辽市| 石门县| 通城县| 闽侯县| 太仓市| 博乐市| 望谟县| 镇江市| 喀什市| 绩溪县| 丽江市| 连云港市| 峨山| 郯城县| 黔东| 龙口市| 博乐市| 林西县| 蕉岭县| 伊宁市| 左云县| 南丰县| 庆云县| 内乡县| 同仁县| 宝清县| 上思县| 定边县| 乌兰察布市| 武功县| 泽州县| 桐庐县| 南安市| 双牌县| 贵港市| 都江堰市| 宁河县| 桦川县| 临江市| 扎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