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50年3月3日,河南軍區司令員陳再道、政委張璽等簽發的特等功臣獎狀。 功 地洞擒匪,他被開國上將授為特等功臣 盧文煥用槍抵住了匪首的腹部,匪首也用槍指著他…… 1949年12月初,剿匪部隊得到情報,李子奎躲在今函谷關鎮馬家寨村地主建治安的家中。陜州軍分區迅即命令部隊包圍附近3個村,并從中抽調包括盧文煥在內的12名精干戰士組成突擊隊。
待一切布置妥當,建治安提油燈在前,盧文煥手握沖鋒槍在后,從野外洞口向內摸進。地洞內一片漆黑,建治安戰戰兢兢地喊道:“子奎啊,你可千萬不能開槍啊!你要一開槍,我一家人就活不成了。”盧文煥緊隨其后,警惕地掃視著洞里的幽暗處。在李子奎身影閃動的剎那間,盧文煥撥開建治安閃電般地沖上去,用槍抵住李子奎腹部。幾乎同時,李子奎也用手槍指向盧文煥。 盧文煥說:“你若開槍,我也開槍;我革命到頭,你也完蛋!”李子奎心生一計,把槍扔在地上,誘騙盧文煥去撿。盧文煥并不理會,趁機抓住李子奎衣領,厲聲問道:“你是李占彪(曾用名)?”李子奎回答說:“就是。”于是,盧文煥將其推押洞外。在洞口,其他突擊隊員一擁而上,把李子奎捆得結結實實。 當時的《河南日報》報載,李子奎落網,“捷報傳出,全區歡騰”。 1950年2月,李子奎被公審處決。 1950年3月3日,在解放軍華中河南軍區舉行的“第一屆功模大會”上,開國上將、司令員陳再道等首長簽署并向盧文煥頒發了特等功臣獎狀。 如今,盧文煥的數份立功獎狀仍在,只是已被歲月侵蝕得焦黃和殘缺不全。 贊 甘守清貧,生前從不表功或向人伸手 事跡被偶然發現,當年塵封歷史才重為人知 1951年,盧文煥復員回鄉務農,在村中先后擔任過生產隊長、民兵營長和大隊治保主任。 歲月流逝,盧文煥和他的功勞,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記憶。53歲的村黨支部書記王亞學說,五六十歲的村民,也只在小時候聽長輩們講過一些盧文煥的事,40歲以下的知之甚少。 “老人從沒主動向村里人說過他是特等功臣,我小時候聽說過他的故事,曾向他打聽,他的回答總是簡單幾句話,不愿多講。”65歲的村民張宏亮說。 老人的三兒子盧春旺說,他們兄弟姐妹6人,小時候,父親偶爾會翻出獎狀和老照片,給他們講抓土匪的故事。“不過,他不讓往外說,說是不能表功,更不能因此向政府要這要那。他生性耿直,脾氣暴烈,誰敢往外說啊?” 據盧春玉回憶,包產到戶前,父母起早貪黑掙工分,糧食仍不夠吃,他們兄妹常為爭一口飯哭鬧不休,老兩口也因為餓肚子經常吵架。“父親負責看護生產隊的莊稼。別家的娃偶爾偷嫩玉米吃,我們兄弟姊妹從來沒吃過嫩玉米。” 盡管這樣,盧文煥也沒申請過一次救濟糧。數名原任現任鎮村干部證實:“老英雄是個硬骨頭,凡事不求人,一輩子沒向誰伸過手……” 鎮政府、鎮民政所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從未聽說過盧文煥找到任何一屆領導,說自己是功臣。1984年,國家對符合條件的復員軍人實行定期補助,每名老軍人每月補助6至9元,盧文煥是最高等級的9元。隨著政策的調整,到老英雄去世前,每月定補為385元,因為他是功臣,市里每月又增發了10元。“除了應得的補助,老人從未提出過任何要求。” 1994年,靈寶市法院的趙江波等人在整理公審李子奎的檔案時,發現了盧文煥的事跡,并走訪了老人。之后,趙江波和老人成了忘年交,老人向他敞開了心扉。隨后,趙江波在《靈寶晚報》發表了相關文章,這段塵封半個世紀的歷史,才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 不久,滿身傷病的盧文煥夫婦被接到鎮敬老院安度晚年,醫療費全部報銷。 “父親沒給我們兄妹留下一分錢遺產,留下的只有獎狀。”盧春玉兄妹說。 “不。老人留下的還有傲骨。”趙江波說。 鎮黨委副書記王少宣則說:“盧文煥是一個偉大又平凡的真英雄,他留下的,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