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月20日上午9時,天氣晴好,蓬萊路的小商品街已經車水馬龍,但經營服裝生意的張穎卻并不著急趕去自己巴掌大的店里開門營業,而是穿梭于蓬萊路周邊的幾條商業密集的大街小巷,這樣的日子已經持續了幾十天。 原來,張穎店鋪所在的蓬萊路東端區域已被納入到浩大的拆遷工程中,再過不久,這片曾經包羅大片民居和低矮的臨街網點房的土地上,將崛起一座現代化的大型購物中心,眼下張穎必須尋找新的店面來 “這兒是繽紛五洲商業廣場,東面就是利客來、月湖商城和良茂凱悅百貨,南邊是正在施工的利群購物廣場,附近還有蘇寧、國美和改建中的樂好博林購物中心……”站在自己低矮老舊的店鋪前,環視周圍林立的商業高樓,張穎的表情不舍中又透露自豪,她喃喃自語,“10年,萊西商圈終于有了模樣……” 破冰 利客來進場“掃盲” 萊西初具商圈模樣也不過是近幾年的事。退回10年前,萊西商業還停留在“柜臺經營”的階段,服務業更是乏善可陳。當地不少居民逢年過節都選擇去即墨購物。 2002年,作為進駐萊西的第一家大型商業中心,利客來的意義不僅僅是一家商場,更是為萊西 “掃盲”的商業范本。 “萊西距青島市區較遠,商業變革的傳導時間較晚,但總部還是將擴張的第一步邁向了萊西,說明這里商機潛力大,而事實證明,當年率先入駐這塊兒 ‘處女地’是正確抉擇。”利客來集團萊西分部副總經理姜成杰回憶說,萊西月湖風景優美,向來是人氣聚集地,大小商鋪、早夜市也將萊西“商業”搞得風生水起,最終利客來安家面沖月湖公園的煙臺路,占盡天時地利。 利客來開業是在夏季。姜成杰記得,開業當天,不到2萬平方米的商場內涌入了數萬名顧客,店內的玻璃門都險些被擠破,大家爭相目睹、體驗這個不一樣的商店。“這個大商店有自動扶梯;從服裝鞋帽到生鮮百貨全是開架銷售,大家不必再越過柜臺選購商品;這里的售貨員見到顧客會主動說 ‘歡迎光臨’……”姜成杰表示,這些在市區已經成熟的現代化購物方式在當時的萊西人看來,卻是如此的新奇時尚。 不僅如此,借助月湖廣場擴建帶來的超強人氣,以及周邊夜市的商業氛圍,利客來通過每晚在店外做活動的方式,開啟了萊西商業的“夜經濟”。“以前周邊幾個百貨店、商城都在6點前就關門了,利客來進萊西后,晚上8點也能逛商場購物了。”家住青島路的梁棟是老萊西人,他表示,自己對萊西商業重新定義就從利客來進駐之后,“知道了什么是大超市,什么叫品牌以及學會了下班后逛商場、下館子。” 利客來在萊西的范本意義無疑是成功的,它復制了李村的輝煌,時至今日,單店年銷售額近2億元,成為除李村總部之外的百貨分店老大。 競爭 本土商業迎戰外地大鱷 利客來的突然到來,頓時讓萊西固有的商業圈子波瀾四起。 在利客來進駐之前,本土企業糧貿大廈一直是萊西的商業 “帶頭大哥”,1993年起家,坐落于煙臺路上,一樣面朝風光秀麗的月湖公園,1.2萬平方米的營業面積堪稱萊西最大規模的百貨店。然而,南側幾十米開外的利客來誕生后,仍然以柜臺形式納客、品牌檔次低的糧貿一下子被比了下去。 2004年,糧貿開始積蓄力量,暗地里圈地,謀劃迎戰利客來。作為萊西家電經營的先行者,糧貿首先將這一優勢發揚光大。為了擴大家電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同時也給現有的商場騰出更多地方經營百貨,糧貿在自家馬路對面打造了糧貿電器,占地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涵蓋手機、電腦、冰箱、洗衣機等全品類的電器、數碼產品。 “從這一年開始,糧貿有了質的飛躍。”談起糧貿的轉變,糧貿凱悅百貨副總經理曲智光感慨頗多,他表示,商場如戰場,唯有改變才是不二的法則,糧貿就是靠變才得以生存壯大。2007年,糧貿加速升級步伐,將早就悄悄“吃下”的周邊地盤納入旗下,并請來咨詢公司設計改造,最終將糧貿擴建成為規模達6萬多平方米的現代化百貨店,同時引入國美、麥當勞等商業巨頭,充實自己的實力。 參與這場商業變革的遠不止糧貿一家。緊鄰月湖的月宮超市也曾紅極一時,盡管里面的超市業態只有500平方米的經營面積,但作為首家試水超市業態的商業項目,也為人所稱道。2萬平方米的利客來開業后,月宮超市自然沒了競爭力,變革勢在必行。“轉型期間也走了很多彎路,最終找準了電子科技市場的定位。”萊西市商務局相關人士稱,去年,經過改造的月宮超市以1.2萬平方米的現代化樓宇姿態亮相,當然名字也改為中美電子科技廣場,成為萊西最大的電子科技產品集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