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全過程風險控制,努力打造“安全工程”
把風險設計納入前期設計,實現風險控制前移。在隧道規劃建設中,國信集團堅持把安全作為隧道建設的生命線,在設計上把風險設計納入設計內容,在管理上變質量一元化管理為安全、質量二元化管理,對風險控制實施系統化評估、專題化論證、標準化設計。系統化評估,就是本著對風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精神,把
所有可能出現的海底水文、地質風險等一一進行評估、預判,先后委托多家權威機構,對整個工程進行預評價、風險評估及控制技術研究,總結出9大重大風險源及四個風險級別。專題化論證,就是根據評估情況,確立了防排水、地質災害、超前地質預報等20個科研課題,組織委托多家科研院所,開展了技術論證和科研攻關,對風險提前做到心中有數。標準化設計,就是根據評估和論證情況,針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先后制定多項控制預案、方案和技術要求,使風險控制做到了可操作、可檢驗。
超前進行詳細勘探,從源頭上掌控風險。在海底隧道的施工中,必須通過地質勘探,對前方海底水文、地質風險有清醒的把握和預判。為此,先后三次邀請包括6名院士在內的國內權威專家,進行嚴格論證和方案優化;首次招標確定了第三方地質超前預報單位和監控量測單位,超前探明地質情況,降低了開挖風險,做到了施工中每掘進一米,就能預知前方三十米的水文地質情況。整個勘探工作,歷時6個多月,鉆孔61個,鉆探進尺達2361米,探明了18條寬度在45-75米之間、以不同角度與隧道相交的地質斷層,特別是探明了膠州灣海域段的13條斷層,為隧道的設計、施工奠定了安全的基石。
實施全方位系統控制,確保現場施工的絕對安全。建立施工過程的全方位安全監控系統,盡量采用機械化作業,減少洞內作業工人,降低勞動強度和風險。如配置了7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鑿巖臺車,在開挖掌子面的高難度施工中,打眼、放炮工序只需要一輛臺車,3名工人現場作業,不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還極大地減少了安全生產隱患。市區段施工需穿越大量居民房屋,為確保施工安全,委托專業機構對開挖爆破線路80米范圍內的地面房屋震動、沉降進行檢測,通過監控數據,及時調整裝藥量和爆破方案。目前已完成房屋檢測34座,道路檢測350米,總布控點達246個,未出現房屋與地面沉降。設立了安全獎勵基金,鼓勵施工單位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充分調動施工單位安全生產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實行兩級監理制,充分發揮監理單位在安全生產中的監督責任,做到了全程監理、依法監理、嚴格監理。正是有了這些完備的安全保障措施,隧道施工中未出現一起安全生產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