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城市猶如一個人,時間會改變她的容貌,但是她還有記憶。
不管是一百年后,還是幾千年后,這些記錄下的城市記憶,將成為綿長歷史中的一個個路標,讓我們的后人借此可以找到回家的“路”。
一座城市不能沒有記憶,有記憶的城市才有故事,才是令人回味的。在這里借用卡爾維諾的語言——描述今天的青島,應該包含青島的整個過去,然而這城不會泄露它的過去,只會把它像掌紋一樣藏起來,寫在街角、在窗格子里、在樓梯的扶手上、在避雷針的天線上、在旗桿上,每個環節依次呈現抓花的痕跡、刻鑿的痕跡、涂鴉的痕跡……
當我們用日新月異、翻天覆地來形容一個城市的變化時,可曾想過一個城市的記憶究竟能夠綿延持續多久?
????從去年開始,市政協文史辦組織文史專家學者,開始編寫《山東省區域文化通覽青島卷》,許多對于青島歷史文脈的全新解讀浮出水面:在城市發生前的7000年前,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在做些什么?秦皇漢武,這些史書中的“巨人”時代,與青島又有著怎樣的淵源?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光影中,青島又曾演繹怎樣的“劇情”……在紀念青島建置12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讓我們從源頭開始,跟隨“收集者”的目光和步履,重新端詳那些曾被忽略的細微痕跡、還原出記憶深處故事的原貌。
????尋訪地:即墨北阡遺址
????被采訪人:青島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玉海
????精彩點評——
????北阡遺址的“重見天日”,所帶來的不僅僅是滄海桑田、星移斗轉的生命感懷,更加重要的是還原了歷史的“真相”——關于老青島歷史文化源頭的時間與空間已被改寫:從4000年前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膠州三里河推衍至距今7000年前的北辛文化晚期的即墨北阡
青島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玉海去即墨金口鎮北阡遺址的頻次由一周兩次增至一周五次,不斷累積的來自千年前的史前青島古人類信息和他們日漸清晰的生活面貌也在不斷累加著他內心的成就感和喜悅。這個由青島考古研究所與山東大學考古系設在青島的考古基地合作展開的“青島探源”考古項目,已經持續了整整4個年頭,現已進入室內整理階段。
現在,站在即墨金口鎮這片已經開挖了2000多平方米的與史前文化相溝通的土地上,向東遙遙可見矗立于萊陽市金山旅游度假區內的五星級酒店和高爾夫球場,幾千年前,這里群山環抱一面迎海的優越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曾經的繁榮和人氣。在這里沉睡千年的“土著”青島人不會想到,他們的“重見天日”,所帶來的不僅僅是滄海桑田、星移斗轉的生命感懷,更加重要的是還原了歷史的“真相”——關于老青島歷史文化源頭的時間與空間已被改寫:從4000年前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膠州三里河推衍至距今7000年前的北辛文化晚期的即墨北阡。
就在半個月前,耶魯大學人類學系教授文德安專程赴北阡遺址參觀考察,他驚嘆于這片預估面積4至5萬平方米的古人類遺址所蘊含的豐富內容,并被考古人員精確的選點布局所臣服。
過去四年間,借助山東大學東方考古研究中心博士生導師欒豐實和他精銳的考古團隊,對北阡遺址的探索不斷走向深入。“目前我們已經確立了多個課題組的專項研究,包括:植物類,如果殼、粟黍等糧食作物;動物類,如獸骨和人骨;陶器類;石器類,如微痕研究,根據留下的砍痕來判斷器物的形狀;古環境類,如關于聚落的研究,確定當時的人口密度;建筑墓葬類……對于考古人員而言,北阡遺址就類似于刑偵破案的現場,任何蛛絲馬跡都不能放過。”林玉海告訴記者。
2009年以來,北阡遺址陸續再曝新發現,與來自日本方面考古人員合作進行的人骨研究,先后發現了9例燒骨葬,即在下葬前,被葬者的骨頭有經過火燒的痕跡,這引出了全新的祭祀文化說。而與此同時,在遺址周邊發現了大小不等、最大可達300平方米的大型廣場,有明顯的反復的人工夯筑痕跡;在不同的文化層,成組的周代仿銅陶禮器,還有直徑4米、深5米的大型公共窖穴以及水井的發現,反映的則是作為東夷文化分支的青島土著文化的脈絡,古代青島土著日常文化生活和集會的情形漸顯清晰。
而遺址周邊還發現了多處環壕(也就是后來的護城河),仔細探查,居然有先后四次修繕和加固的痕跡,這些都為北阡作為紀國的軍事重鎮提供了有力佐證……從始于7000年前的繁華到為發展農耕而不斷內遷導致的衰頹,再到商周時期的復興,青島人的祖先對于海的依賴和眷戀綿延不絕,也使這里成為包含多個不同時期文化層的典型的貝丘遺址。
林玉海坦言,五年前青島考古研究所成立之初,面對“青島有什么古可考”的質疑,他也曾有過一時的茫然,而今,對這座城市歷史文化的深度挖掘信心滿滿的他,所期冀的則是,能夠讓更多的青島人了解青島的歷史源頭,找到最初人們踏上這片土地時的印跡,而在世界有關東夷文化的考古發現的版圖上,青島不僅不再是空白一片,而且擁有分量頗重的、帶有獨特地方特色的注解。(記者 李魏 通訊員 孫為武)
上一篇:文化青島興旺崛起
下一篇:文化青島興旺崛起 即墨北阡:還原青島7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