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擁灣路網呈現眼前 在環灣大道實現通車的同時,擁灣路網的其他項目也在加快推進。記者從市公路局獲悉,“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以及董家口港區開發建設啟動、新客站建設等重點配套項目的實施,對我市公路路網服務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為加快現代化國際城市交通框架建設,我市總投資約30.6億元進行擁灣公路建設,從2009年4月開工,總體工期至2012年,將為青島實施“環灣保護、擁灣發 青島市擁灣公路建設項目有:雙高公路(雙埠至高新區)、雙積公路 (高新區至紅石崖段)、紅島連接線 (正陽路至雙高路段)工程、紅島連接線(雙高路至跨海大橋連接線段)、河東路東延長線、鰲東路改建工程、三條路面(創業大道、科技大道及河東路路面)工程。總里程達63.3公里(中特大橋3座)。其中,三條路面(創業大道、科技大道及河東路路面)工程、鰲東路改建工程、紅島連接線(正陽路至雙高路段)工程已完工,其他在建項目正穩步推進。 濱海公路成“黃金大道” 我市建成以高速公路為主體的“三橫三縱一環”公路主干線 “十一五”交通發展建設規劃對公路行業提出的發展目標是:以構筑市域“1小時經濟圈”、半島城市群“3小時經濟圈”為目標,建成以高速公路為主體的“三橫三縱一環”公路主干線體系(三橫:濰萊高速、濟青-青威高速、青萊高速。三縱:同三高速、青平高速、青島-龍口高速。一環:環膠州灣高速),調整完善我市干線公路網布局,繼續加大農村公路的投入,全面實現行政村通油(水泥)路工程。 記者從市公路局了解到,5年來通過全市各級公路的不斷建設升級,全市交通已經實現“1小時經濟圈”。其中,重點公路項目的竣工通車對青島市實現“一小時通達”起到關鍵性作用。 濱海公路全線貫通 青島黃金海岸“一線牽”,從2006年到2010年期間,青島濱海公路先是2006年11月北段貫通,后是2009年12月南段通車,加上青島海底隧道年底前也將貫通。從即墨豐城到膠南泊里一條集交通、經濟、旅游、景觀于一體的重要干道完整地呈現在世人面前。作為青島城市軸向發展主線,濱海公路的全線貫通,不僅帶來沿線居民出行的便利,更帶來滾滾財源,成為一條名副其實的“黃金大道”。 青威路程縮短1小時 作為公共基礎設施,高速公路連接起四面八方,為人員交流和物資往來提供了直接而迅速的通道,是一個地區、尤其是一座城市發達與否的重要標志。“十一五”以來,青島繼續實施大規模的高速公路建設,有青萊高速青島段、榮烏高速支線青島段、榮烏高速青島段和即平高速四條高速公路開工建設。2005-2007年3年建成高速公路達188公里,形成青島高速公路建設史上第二個高峰,這是前所未有的! 2007年底,隨著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4000公里,青島的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也突破700公里!不僅繼續占據全省高速公路總里程的六分之一強,在全國所有各大城市中(含直轄市)僅次于重慶位列第二;并且,按國土面積計算,青島7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已基本達到世界發達國家城市的水平。目前,青島市區與所屬區縣已經全部實現高速連接,“1小時經濟圈”全面實現,從根本上改變了青島城市的空間布局。 “十一五”期間,青島高速路網的建設不僅實現了全市一小時經濟生活圈,也是半島地區實現“三小時經濟圈”必不可少的交通條件,比如2007年12月,榮烏支線青島段正式通車,此后市民從青島去威海只需2.5個小時到達,比此前節約1個多小時。 ■數字“十一五” 我市“十一五”交通發展建設規劃中,除了對交通路網和城市公共客運交通明確具體發展目標外,還就機場、港口、鐵路等領域明確行業發展目標。 機場:鞏固流亭機場國內重要的區域性樞紐機場地位,增開遠程國際航線,發展成為國內門戶樞紐機場。到2010年,旅客吞吐能力達到1000萬人次;旅客吞吐量達到960萬人次,貨運吞吐量達到16萬噸,年飛機起降架次為10萬架次。 鐵路:增加鐵路密度,進一步提高膠濟鐵路客運競爭能力、貨運輸送能力。建成鐵路貨運樞紐,增強對大宗散貨、集裝箱的集疏運能力,提高集裝箱鐵路運輸的時效性和可靠性。到2010年,鐵路旅客發送量達到800萬人次,旅客周轉量達到12億人公里,貨運發送量3754萬噸,貨物周轉量達到59億噸公里。鐵路里程達到420公里,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3.9公里。 港口:進一步加快深水泊位和深水航道建設,加快“港區聯動”發展,爭取國家批準設立保稅港區;基本形成以前灣港區為主體、環膠州灣港口群為中心,鰲山灣港區、董家口港區為南北兩翼的港口布局;加強與煙臺港、日照港的聯系合作,基本建成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到2010年,港口吞吐能力達到2.1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達到1270萬標準箱;實現港口吞吐量達到3.2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200萬標準箱。(記者 劉延青) |
上一篇:橋隧改變青島市民居住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