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7月21日至8月1日,我國第一臺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連續5次進行下潛試驗,突破5000米深度,最大下潛深度達5188米,創造了新的下潛紀錄,也是中國走向深海的標志,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作為“蛟龍號”未來保障和支撐基地,位于即墨的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正穩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前期準備工作,為“蛟龍號”的入駐做好準備。
????“蛟龍號”緣何“安家”青島,又為何選在即墨鰲山半島?海試后還能干些什么?8月4日,作為事件的參與者和見證者,省科技廳副廳長、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李乃勝接受了記者采訪。
????建國家深海基地是爭取來的
????“蛟龍號”為何最終落戶青島?李乃勝說,實際上,“蛟龍號”走過了一條“發起在無錫,目標在上海,落戶在青島”的道路。
????李乃勝說,2002年科技部的863計劃作為重大專項正式啟動,深潛器進入轟轟烈烈建造過程中,當時考慮需要一個基地。因為7000米載人潛水器的制造,無錫702所是第一個牽頭單位,自然想到無錫建基地,但當時國家海洋局也考慮建在上海,上海也是重要的海洋基地,準備形成一個“上天入地、下海登極”的集體形象。
????“為何最后來到了青島?2004年2月底,國家海洋局著手考慮基地建在何地。了解到這一信息后,青島市政府敏銳把握、積極爭取。同時,青島的自然條件優越,總體上是花崗巖為主的巖石基海岸,非常有利于港口建設;青島的自然災害影響較小,每年的臺風在山東半島正面登陸很少,即便正面登陸,風力也會很弱,極少會發生因自然災害而倉促搬家這樣的事等。”
????李乃勝說,海洋研究方面的“國字號”大院大所多集中在青島,當時國家原來布局的一些東西都在青島,不可能為了這個基地,科學家都要跑到上海去。
????在配套設施齊全方面,當時大洋一號在北海分局改裝完成,船就在青島,國家海洋局又剛建了大洋樣品庫,將來深潛器很重要的作用就是采樣,采回來的樣品放在哪里?因為大洋樣品庫具備這個條件,不可能放在上海再往青島運樣品。綜合這些因素考慮,最終選擇了在青島讓“蛟龍號”“安家”。
????看好鰲山衛的地理位置
????基地建設為何最終選在即墨鰲山半島?李乃勝說,實際上在爭取國家深海基地落戶青島時,國家海洋局就開始對具體選址進行考察,當時對麥島、紅島、沙子口、鰲山衛這4個地方都進行過詳細考察,后來將焦點放在沙子口南姜碼頭和鰲山半島。經過一番權衡和考察,2005年8月,基地最終選址在鰲山半島。
????李乃勝說,作為當時參與人員,自己也是偏向于鰲山半島的,首先這兒自然條件優越,屬基巖海岸,天然適合建港。外面有一個柴島,對港口起到天然避風的作用。還有一個就是水深條件非常適宜。
????“選擇鰲山半島作為基地,和當時整個中國海洋科技規劃融合在一起。”李乃勝介紹,從2001年—2002年,科技部的202號文明確表示,支持青島建海洋科技城,當時的想法就是先建一個海洋中心,再上升到海洋科技城。海洋科技城得有一個核心,當時的規劃想的就是鰲山半島。
????李乃勝說,選擇在鰲山衛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鰲山港基本上是個處于閑置狀態的雜貨港,幾乎沒有貨源,自然條件又很好,非常適合建成將來的海洋科技艦隊,其他地方都沒有這樣的港口條件。
????青島海洋科技走向深海
????國家深海基地建在青島,對青島來說有什么意義?李乃勝說,有利于進一步確立青島海洋科技國家隊的地位,也標志著青島海洋科技走向深海。
????國家深海基地建在青島,將成為青島吸引、凝聚高端人才的重要平臺。同時,李乃勝說,深潛器還能夠帶動相關技術發展。深潛器里面有很多高新技術集成,是深海作業技術的一個典型代表,這將會帶動相關產業包括材料領域的一些產業的發展。
????李乃勝介紹,參照國外同類深潛器能做的事而言,“蛟龍號”深潛器的用途主要包括海底觀察、海底科學取樣、進行各類海底作業、海底救撈搶險等。
????◆相關鏈接
????國家深海基地將在即墨鰲山衛鎮建設。深海基地批準征地面積390畝,征用海域62.7公頃,總建筑面積近2.5萬平方米,一期工程投資4.95億元。建成后將成為面向全國深海科學研究、海洋資源調查、深海裝備研發和試驗、海洋新興產業服務的多功能、全開放的國家級公共服務平臺。并服務于山東半島和青島市的藍色經濟區建設,為青島在海底觀測監測、深海探測作業、深水油氣資源與海底礦產資源勘查、深海生物資源利用、海上新能源發電等海洋科技創新領域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薄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