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青島膠州灣大橋隧道等12個市重點城市基礎設施工程實施過程中,搬遷居民1.12萬戶 早報訊 記者從青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獲悉,2007年以來,市內七區共實施房屋拆遷項目181個,搬遷居民9.6萬戶,極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條件,也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在膠州灣大橋、膠州灣隧道、快速路三期等12個市重點城市基礎設施工程實施過程中,共搬遷居民1.12萬戶。正是由于廣大市民的積極配合 大交通催生半小時經濟圈 據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市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先后實施了12項重點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今年6月30日,膠州灣大橋、膠州灣隧道、東西快速路三期和跨海大橋高架路主線實現了正式通車,形成了全新的大交通格局,改變了“青黃不接”的歷史,催生了“半小時”經濟圈。 這些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使市南西部區域、市北中央商務區、四方新都心、李滄中央居住區、嶗山中韓商務居住區、黃島生態智慧城、城陽空港商務區等一批新的現代化區域中心逐步形成,為城市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宜居城市、文明城市建設如火如荼,城市綠化面積、生態水平、幸福指數大幅提升,城市競爭力、影響力顯著增強。 9.6萬戶居民喜遷新居 在這些重要的基礎設施的建設中,大部分都涉及到拆遷的問題。正是在廣大市民的積極配合下,拆遷工作順利推進,重點工程如期建成通車,為緩解我市交通壓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介紹,我市實行的按新建商品住房價格進行拆遷評估、按最低安置面積標準進行拆遷保障等制度,為拆遷工作的開展夯實了政策基礎。而廣大居民的理解、支持與配合,也為拆遷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了良好條件。據統計,2007年以來,市內七區共實施房屋拆遷項目181個,搬遷居民9.6萬戶,拆遷房屋建筑面積814.64萬平方米,取得了廣大居民受益、城市發展得益的綜合社會效益。 在膠州灣大橋、膠州灣隧道、快速路三期等12個市重點城市基礎設施工程實施過程中,共搬遷居民1.12萬戶,累計拆遷建筑面積82.85萬平方米,拆遷居民積極配合,為工程順利建設創造了前提條件,從而使我市交通環境得到不斷改善,城市快速交通網得以形成。在為廣大市民的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時,也通過拆遷補償與安置,改善了沿線居民的居住條件,城市功能和居民生活均得到大幅改善。 拆遷補償標準不斷提高 以東西快速路三期工程的建設為例,該工程市北段東起膠州路(市立醫院),沿滄口路、冠縣路(東側)至上海路,共涉及居民3000余戶。市北段拆遷工作于2009年10月26日正式啟動,由于相關工作準備充分、補償合理,拆遷工作得到了居民的肯定和配合,拆遷當天現場秩序熱烈有序,當日即有1100戶居民搬遷騰房,占市北段拆遷居民戶數的1/3以上,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就有80%的居民搬遷騰房,到2010年5月份拆遷收尾工作也全部完成。 據介紹,為強化房屋拆遷對城市建設的促進作用,我市積極采取措施,不斷規范房屋拆遷工作。特別是市民關注的補償標準不斷提高。2006年實施的《青島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建立了按新建商品房價格實施補償、增加住房改善面積、對小戶型居民實施最低安置面積標準等一系列保護群眾利益的制度。今年出臺的《青島市人民政府關于做好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工作的通知》,又在原有政策基礎上,增加了貨幣補償獎勵、安置房公攤補貼等規定,使我市的房屋征收補償標準進一步提高、群眾利益得到進一步強化。(記者 孫靜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