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新聞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小頭條 > 正文

慶祝記者節共話走轉改 本網記者入選市十佳

來源:青島新聞網綜合-- 2011-11-07 06:39:32 字號:TT

在互聯網上奏響時代新聞的強音

——記青島市十佳新聞工作者獲獎者、青島新聞網記者王東升 

每周兩期的“民生在線”網談,構建政府與百姓的溝通橋梁;推出“最美乘務員朱麗”的系列報道,引發全國媒體的跟進關注;80多期草根人物《咱們》專題,寫老百姓身邊的事,樹老百姓身邊的人;走進膠州灣大橋和隧道的建設工地,記錄下這些劈海穿空的橋隧建設者……青島新聞網的網友們發現,新聞網的原創報道日漸發揮出網絡新聞“最快、最全、最深、最強”的媒體優勢,在島城眾多媒體的變奏中發出自己的強音。在這些深入厚重的大型報道后面,浮現出新聞網年輕精干的采訪團隊,和在他們背后默默耕耘的團隊帶頭人——王東升。

“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是做一名記者是幸福的,可以讓我在采訪中體驗到千姿百態的人生。”王東升現任青島新聞網總編助理、采訪中心主任。自2008年8月進入青島新聞網運營部工作以來,創新開辟圖、文、視頻、社區、微博等全媒體報道手段,打造更加生動活潑、更受網民喜愛的網絡新聞,使得青島新聞網原創新聞在網民之中發揮出重大的影響力。

打造“民生在線”網談平臺,搭建政府百姓溝通橋梁

由市政府糾風辦、市監察局和青島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 “民生在線”網談欄目,于2009年9月正式啟動,欄目以“匯民智、達民意、系民生”為宗旨,迄今舉辦大型網談150期,青島各區市、各部門、各行業單位“一把手”踴躍上線,把群眾通過“民生在線”反映出的熱點難點問題,列入工作日程之中,齊抓共管促進問題的解決。

民生在線網談欄目構建政府與百姓溝通平臺

“民生在線”開辦一年多來,參加群眾多達200萬人次,解決網友問題2.7萬余條,取得了扎實的成效,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青島新聞網組建了 “民生在線”報道團隊,開創了“民生追訪”專題,專門跟進群眾熱點難點問題的解決落實情況,兩年來發稿100余篇,促進了政府部門與群眾的信息互通。

“孩子3歲了,至今還沒有落下戶口。”這是膠州村民王仕娥在“民生在線”網談中留下的一個帖子。她說,這個問題3年都沒有解決,這一次發帖,也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沒想到是,膠州市孫副市長當場給她留下一個電話號碼,讓她聯系解決。3天之后,孩子的戶口終于落下了。王女士給青島新聞網發來感謝信,說:“這么短的時間里給我解決了讓我煩惱了三年多問題,我真的很感動,感謝青島新聞網給我們普通老百姓一個尋求幫助的平臺!”

經過一年多來的努力,“民生在線”欄目成為政府部門匯集民智的重要渠道和市民參政議政的重要監督平臺。2010年和2011年,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夏耕兩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辦好民生在線等市民互動欄目,完善公眾評價機制,促進政府工作在更大范圍內接受群眾評議和監督。 2010年12月,《人民日報》發表題為《青島網絡自主品牌 凝聚網民力量》的文章,推介了這一暢通民意渠道、打造網絡品牌的做法。2011年1月,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發了題為《青島:廣納民意 改善民生》的新聞,推介了青島市廣開渠道,傾聽民意的做法。青島新聞網“民生在線”欄目獲得2009年山東省新聞獎網絡新聞復評一等獎、2010年中國地市報新聞一等獎。

青島新聞網采訪中心推出的最美乘務員朱麗報道

策劃深度報道,弘揚人間真情

《最美乘務員警示扒竊遭群毆:寒心過但我不后悔》是青島新聞網獨家深入發掘的一組人物典型報道。23歲的青島女乘務員朱麗,為了保護車上乘客的財產,制止扒手偷竊,屢次被報復毆打,盡管許多乘客面對歹徒的囂張氣焰選擇了沉默,但是她沒有退縮,她說:“上了我的車,就是我的乘客。我不能容忍竊賊在我的眼皮下偷竊。”

獲悉乘務員朱麗的感人事跡,青島新聞網第一個推出了獨家深度報道,并連續追蹤,文字、攝影記者跟蹤朱麗從早晨5點起床上班到晚上10點回家休息的一天,通過對朱麗、車上乘客、單位領導同事、父母等全方位地采訪,探析 “朱麗現象”的深層社會內涵。很快,“最美乘務員”成了市民對朱麗的愛稱,網絡調查、社區發帖等互動手段及時跟進,網友們深入探討面對惡行我們應該怎樣勇敢面對,表達對朱麗的欽佩和祝福。

青島新聞網關于朱麗的系列報道很快形成全國影響,中央電視臺《共同關注》和東方衛視跟進報道了朱麗的事跡,新華網、人民網、中華網、鳳凰網、新浪、搜狐、騰訊、百度等100多家媒體轉載了本網報道。青島新聞網迅速推出了專題,從各個視角全面展示了最美乘務員朱麗的人生側面,詮釋了“最美乘務員”展現給我們的真善美的真諦,以及由此引發的深層思考。《中國最美麗女乘務員朱麗》榮獲山東新聞獎網絡新聞作品一等獎。

 
青島新聞網推出的《咱們》欄目關注百姓冷暖人生

追蹤網絡熱點,關注草根人物

2010年,青島新聞網開創了《咱們》欄目,定位為“島城草根人物志”,寫老百姓身邊的事,樹老百姓身邊的人,著力挖掘平凡人的閃光之處,展現人性中感動我們的信念和品質,弘揚生活中蘊含的真善美。欄目以每周一期的進度,尋找普通百姓中感動我們的人和事,以小見大,展現時代光澤。

2011年,陸續發表了《劈海穿空的橋隧建設者》、《火海中救出430人的消防官兵》,《走進聯合國的二中學生》、《供熱十一年 服務零投訴的吳岱華》等獨具特色的人物深度報道。同時,發揮網絡媒體互動性強的特色,呼喚愛心,扶危濟困,救助了身患腦瘤的2歲男孩鋆鋆、患有心臟病的9歲小玉鵬等等,在網絡上不斷掀起愛心熱潮,引起中央、省市其他媒體的跟進報道。其中,《沒錢治病兄妹先后夭折 9歲玉鵬再跨生死門》,發稿后,網友為孩子捐款1.6萬元,成功幫助小玉鵬完成了手術。青島網友的無私奉獻,引起了全國網友對于青島這一愛心城市的真誠贊譽。青島新聞網《咱們》欄目獲得山東新聞獎網絡新聞二等獎。

“青島新聞網只是一個平臺,它能把如此眾多的網友凝聚在一起,把愛心放大,把力量累積,給救助善良的好心人吹響集結號,就像一把放大鏡,讓陽光聚焦于一點燃燒。”王東升說,這,正是群眾觀點在我們工作生活中扎扎實實的體現。

青島新聞網推出的膠州灣大橋建設報道

緊跟時代脈搏,把握大局方向

互聯網作為新時代最先進的信息傳播工具之一,是時代精神和社會萬象的集中體現。用好網絡成為社會各界的共同需求。青島新聞網是在全國名列前茅的地方門戶網站,日均獨立IP訪問110萬,PV值逾620萬,傳遞時代強音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

2011年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青島新聞網與國資委合作,策劃推出“企業家共話十二五”系列訪談,青島新聞網通過視頻專訪、網談互動、圖文報道,深度采訪大型企業負責人在謀劃“十二五”開局之年的新思路、新做法,全景展現島城各條戰線大型企業奮發開拓、銳意圖新的風采。目前已完成董家口、青島港、華通集團、海信集團、青島銀行、飲料集團、澳柯瑪集團等企業的獨家深度專訪,匯聚專題整體推出。

為隆重紀念青島建置120周年,慶祝建黨90周年,喚起社會對島城名企與城市血脈相連的歷史記憶,青島新聞網采訪中心策劃推出了“尋找120年的120個難忘瞬間 青島建置120周年大型采風活動”,探尋民族產業自強崛起、開拓創新的輝煌歷程,青島新聞網聯手島城著名企業,邀請有關專家、網友、學生等,于6月中旬開展了“紀念青島建制120周年系列采風活動”。百余網友積極參與,通過新聞、社區、微博等多種形式交互參與,發帖2000余條,每期活動均評選出網友優秀作品獎,以生動活潑的參與形式,拉近了名企與市民的距離,喚起了市民的城市自豪感。

為紀念青島建置120周年,青島新聞網推出了“青島建置120周年老照片重拍”活動。記者走進檔案館查找代表青島發展進程的150余張歷史照片,并探尋同一位置、選擇同一角度重拍這批照片,通過新舊照片的對比,生動展現歷史風貌的滄桑變遷和社會發展的嶄新形象,喚起島城市民親切溫馨的歷史記憶。這組圖文報道通過新聞、微博、社區、專題等多種形式呈現,受到網友的熱情追捧。

聚焦膠州灣橋隧通車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青島新聞網密切跟蹤、全景展現、深度開掘、重磅推出,形成最快、最全、最深、最強的傳播優勢。綜合圖文視頻報道形式,推出獨家首發、專家解讀、建設者訪談、全景航拍、工地體驗等多種形式,有聲有色地打造了橋隧通車報道制高點,形成了青島新聞網第一媒體優勢。

談到青島新聞網取得的這些成績,王東升說,這一切都是團隊齊心協力、開拓創新贏得的成果。“我是其中的一分子,我以我們新聞網這一團隊為榮。”他說。(青島新聞網記者 周琦)

分享到:
-

-

相關閱讀青島新聞

我要評論 提取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島新聞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宁县| 天津市| 循化| 石台县| 崇明县| 东安县| 墨竹工卡县| 普宁市| 织金县| 聂荣县| 两当县| 河北区| 祁连县| 彭水| 古交市| 高淳县| 东光县| 襄垣县| 大连市| 泊头市| 延安市| 桐梓县| 鹤山市| 松滋市| 辉县市| 东明县| 吉安市| 阿拉善盟| 天峻县| 曲水县| 柳州市| 嫩江县| 阳高县| 天峨县| 九江县| 宁城县| 凤台县| 晋宁县| 都安| 依兰县| 井冈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