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11時,當島城人民進入幸福的夢鄉時,58歲的薛為懷一天的工作開始了。他是工商局最基層、最普通的一名駐場監管員,揣著一把手電筒,一把尖嘴鉗,一把小刀,睜大了眼睛,站到了華中批發市場的大門口。作為青島市區“菜籃子”的北大門,每天凌晨,市區百姓所需要的70%的豬肉將從這里批發到每一個農貿市場和豬肉專賣店。豬肉有沒有合法手續,檢驗是否合格,這些都需要監管員來把關。
夜探市場 一擰鉛封就知道豬肉是否有貓膩
2月24日晚11時許,記者來到了青島市華中蔬菜批發市場見到了薛為懷。他身著制服,在寂靜的黑夜中等待著什么。記者走上前與他攀談起來,請教他是如何來檢查這么多生豬肉的?不善言談的他和記者開起了小玩笑,說他擁有四件“武器”,能夠保證他做好這項工作,說著向記者展示了手中的“武器”:一個小手電、一把尖嘴鉗、一把小刀子。記者問這些工具是干啥用的?薛為懷憨憨一笑,說一會你跟我一起查驗就明白了。
不一會,一輛白色的大貨車徐徐開來,停在了市場辦公室的門口。薛為懷帶記者走上前去,掏出了第一件武器“小手電”,仔細查看貨車鉛封有無破損修改痕跡、認真核對封條上的產品名稱和數字與車主上報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是否一致。薛為懷告訴記者,為了防止運輸過程中不法商販添加不合格豬肉盜取非法利益,廠家在發貨時都會在隨車單上注明市場檢測方發貨量和品種。在確認無誤后,薛為懷使用了第二件武器“尖嘴鉗”,親手將車箱上的鉛封剪斷,打開車門后,只見車箱內掛著白花花的白條豬,薛為懷將身子半傾伸進冒著冷氣的車廂內,用小手電照了一會,低頭看了看手中的單子。然后他亮出第三件武器“小刀”,只見他拿出小刀,隨手切下一塊豬肉,轉身送到了檢測室。薛為懷告訴記者,結果一個小時內就能出來,如果檢測合格,豬肉就可以流入市場進行銷售了。
記者問薛為懷:“不是說你有四件武器嗎?怎么只看見使用了3件啊? ”他嘿嘿一笑說:“第四種武器就是我的雙眼,剛才趴進車廂內,就是核對實際車載生豬肉的頭數與單子上記載的是否一致。如果多出來了,就說明車主可能夾帶非正規渠道屠宰的豬肉,甚至病死豬肉等。 ”薛為懷很驕傲地告訴記者:“干得久了,這雙眼基本一看就知道個大概,很少能從我眼皮底下渾水摸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