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幕后故事 “上網節”是咋來的 70多歲的漁民劉廣秀介紹,“祭海”始于明代。據說,在周戈莊西側2.5公里外有一座黃山,山上有一個仙姑廟。到清末,漁民每年出海前(農歷四月初八),都要到廟里求仙姑保佑他們能一帆風順,這一傳統逐漸延續下來,形成了后來的祭海節,當地漁民稱祭海為“上網節”。 1984年,周戈莊村決定于每年3月18日集中漁民進行 “祭海”。可是一些漁民認為,各家各戶單獨選日子“祭海”十分便利,但村里考慮到集中“祭海”便于管理,可以慢慢引導漁民將傳統迷信色彩的 “祭海”演變成一種漁村民俗文化。可由于集中“祭海”需要大量開支,所以從1984年到1986年,村里雖然把漁民集中起來“祭海”,但一直沒舉行過儀式。1986年,村里一家企業出資舉辦了第一屆“祭海”儀式,吸引了周邊鄉親前來觀看,漁民慢慢意識到集中“祭海”的意義。后來幾年,每到“祭海”時,漁民自愿集資出錢,舉行隆重的儀式,吸引周邊居民前來參觀。漁民的這種轉變,使“祭海”不再是一種求神保佑平安的活動,而具備了更深的民俗文化內涵和旅游價值。 特別提示 想去祭海節這樣走 如果想去田橫看祭海節,自駕車市民可沿濱海公路到田橫,根據祭海節現場路標直達祭海節停車場;乘車市民可從四方長途站或利津路車站,乘即青快客到即墨換乘田橫班車,再乘坐祭海節公交專線直達會場。(記者 康曉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