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象 老人吃喝不愁 在村民陳升增家里,這位72歲的老人還忙著扎掃帚,粗糙的老手上滿是被竹草戳傷的疤痕。他從18歲就開始跟著父輩學扎掃帚,扎了掃帚挑到集上去賣。老人說,當年因為有扎掃帚的手藝,村里的小伙子很吃香,根本不愁找媳婦。“扎掃帚賺的是工夫錢,只要夠勤快就有飯吃。我和老伴一天能扎十幾把掃帚,每天能掙五六十塊錢,吃喝都不愁了,一年下來能扎2000多把,能賺1萬多塊錢呢。”陳升增說,要不然像他們這個歲數的人,哪還有企業愿意要。這個營生多好,自己坐在家里就能干,也不是很累。村里好多扎掃帚的老人都是干到80歲以后才“退休”,如果身體允許的話,他也準備干到80歲。 ■講述 生意不做了回家扎掃帚 5年前,在外做整體廚具生意的陳立元看到村里的掃帚產業日漸紅火,放棄了在外打拼的念頭,回到村里專門扎掃帚,一年收入五六萬元。“以前,年輕的時候心高氣傲,不愿意窩在村里扎掃帚,想出去闖蕩闖蕩,試試自己的能力。”41歲的陳立元說,撇家舍業在外忙活幾年,最后算算并沒掙著多少錢。“看到父母在家里扎掃帚,扎完了就有人來拉,不用為銷路犯愁,還沒有風險,我覺著這個營生不錯,還不耽誤種地,就把外面的生意停了,回來專心扎掃帚了。”陳立元說,回家干照顧老人、孩子也方便。 ■幕后 老手藝500年 據史料記載,明朝西紅石村的陳氏先祖由江蘇海州云臺山下的大路村遷來,扎竹掃帚的手藝就是從那時候帶來的,至今有500多年歷史。現在村里150戶人家七成以上扎掃帚,一年下來,全村能扎50多萬把掃帚,創收750多萬元。 ■特別提示 請你說說特色村 種樹村、打洋工村、掃帚村、鳥籠村、房東村……在島城一些偏遠的村落,依靠自身資源或傳統老手藝發展著各有特色的村莊經濟。如果你知道島城還有哪些特色村,請撥打電話或發短信至13792899565告訴我們。(記者 劉海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