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購作為一種新型的消費方式,近年來為廣大年輕人所喜愛,但是隨著團購消費量的增長,其投訴量也不斷增長。連日來,連續接到讀者投訴,內容大多是團購的實際質量與宣傳不符。記者對此進行了暗訪,發現網絡團購真有不少“潛規則”。 ????天津市民王小姐給本報打來電話,向記者講述了一次不愉快的團購消費經歷。上個月的時候,王小姐在某家團購網站上看到,有一家海鮮自助餐廳推出3折團購,原價68元一位的海鮮自助餐僅要26元。“當時看著網站圖片上宣傳螃蟹和蝦都是新鮮的,去了之后才發現,海鮮實際上都是冷凍后的,而且已經隱隱有一股臭味。”王小姐氣憤地說。 ????在本報接到的投訴中,餐飲類團購的投訴數量最多。市民周先生近日發現,他經常去的一家餐廳也推出了團購,網頁上顯示的菜品原價為300多元,打折后為188元。周先生說:“即使不參加團購,這些菜也不過是200元的價格,商家有虛報高價的可能。” ????隨后,記者登錄一家人氣較旺的團購網站,其首頁上有“商戶合作”一項,記者隨手編寫了一個攝影類的團購消息,留下電話號碼,但是頁面上并沒有要求上傳相關證件。 ????不到1個小時,一名自稱是“劉先生”的團購工作人員給記者打來電話,詢問記者是否想發布團購消息。在詢問了一些簡單問題后,記者問:“我的攝影工作室剛開,營業執照和代碼證正在辦,有沒有關系?”劉先生說:“這個不受影響的,一般也沒有人會查。”“我這兒地方比較小,你們能不能給我找點別人的圖片宣傳一下?”“你拍一張你們店面的照片,其他的就別管了。” ????在電話中,這名“劉先生”還告訴記者一些“訣竅”,“你把原價寫高點,這樣顯得折扣力度大。”“我們可以幫你把團購購買人數弄多一點,但你只要按照實際消費人數交錢就給我們就行。”記者擔心會不會有一些差評,劉先生說:“我們會把不好的評價刪掉的,只留下好評,或者你自己寫評價。” ????天津正律行律師事務所李曉華律師表示,任何商家經營都有成本,對于太過便宜的商品或者服務,消費者應該多留個心眼,警惕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和糾紛。消費者應該保存好現實中的消費單據和網絡上的證據,如果遇到了欺詐和不法行為,可及時向工商部門和消協投訴舉報。(記者 袁文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