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萬噸中高端酒產能何來? 洋河2009年招股書中稱,2007年~2009年上半年各年度中高端基酒年產能均為2.6萬噸,這幾個年度其中高檔白酒產量分別為1.47萬噸、2.17萬噸、1.30萬噸。 自從洋河推出藍色經典以來,其中高端產品銷售突飛猛進,也為其業績增長提供了保證。本報記者對其公開資料進行梳理發現,其中高端產品自有產量存在明顯的瓶頸。 上述2010年5月發布的技改項目可研究性報告中提到,洋河現有的釀酒車間普遍建設時間較早,以生產低檔普級酒為主,普通酒的貯存陳化老熟時間短,難以滿足市場對名優酒的旺盛需求,洋河用來生產中高檔商品酒的名優基酒的產能與普級酒的產能比例不盡合理,中高檔商品酒常常出現供應斷檔的現象。實際上,洋河公司白酒生產類經營性資產主要是2002~2006年通過向洋河集團收購、洋河集團出資投入而來,上述白酒生產類經營性資產因廠房建筑物等生產設施建設時間較早,總體成新率不高,部分生產能力所采用的生產工藝、技術較為落后,已不符合高質量釀酒的要求。 洋河招股書等資料披露,公司目前最大的釀酒車間七車間擁有9000噸普通基酒產能,但由于建設年代久遠,且在公司收購前基本閑置,七車間及其相關配套生產能力現狀無法適應名優基酒生產要求。技改前,七車間所生產普通基酒中,優級、一級和二級三個等級占比分別約為5%、10%和85%。這意味著2006年之后、IPO募投技改項目投產之前其最大的釀酒車間年產能中,優級和一級基酒總和只有15%即1350噸。 不僅如此,2009年招股書稱,公司調整產品結構時面臨著中高檔白酒所用基酒為名優基酒,陳化老熟時間需要延長至平均兩年的問題。 這因此引出了一個巨大的疑問,洋河上述年度其他中高端產量是從何而來? 一位業內人士評價,中高端白酒產能上的隱患可能也是洋河急切收購同處江蘇的雙溝酒業的原因。 冰山一角 除了自身基酒產能上的種種疑點,洋河鮮為人知的另一面是其對外采購調味酒和酒精的規模。洋河上市后第二年即陷入了業界對其自身產能的質疑,這緣于洋河2009年年報顯示,預付款項金額前五名單位情況中,宜賓五糧液酒類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和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安吉物流公司位列前五名,年報顯示,這兩家公司均是洋河的供應商,未結算原因分別為“預付貨款期末貨物尚未驗收入庫”和“預付貨物運費期末尚未驗收入庫”。洋河股份對上述兩家企業的預付款項達到7430萬,占2009年度預付款總額的53%,占2009年主營業務成本的4.47%。 除此之外,2011年半年報中,其預付款項金額第四名為宜賓市玉瓊商貿有限公司,年報顯示其是洋河的供應商,涉及金額為2662萬元,結算的原因為:“預付材料款期末貨物尚未驗收入庫”,這也引來了諸多猜測。實際上,2010年上半年,五糧液集團一位高層曾在一次本報記者參加的投資者交流會上提到向洋河銷售了基酒。 按洋河兩次申請上市的招股文件均披露的洋河各年度酒精、調味酒的采購金額、采購價格計算,其2007年~2009年上半年采購的酒精數量分別為2.07萬噸、2.30萬噸、0.93萬噸。 盡管洋河并未披露其所采購的食用酒精是否都在當年全部用來生產白酒等具體使用情況,由于食用酒精一般為95度,假設勾兌后的產品均為52度,按照酒精度進行簡單估算,上述各年度采購酒精可以用來勾兌的產品數量分別為3.77萬噸、4.21萬噸、1.70萬噸。(考慮洋河產品酒精度相對較低,這一數據略為保守)。 同樣,按照洋河兩次發布招股文件披露的調味酒采購金額和價格也可以直接計算出洋河上述各年度外購的調味酒的數量,分別為0.42萬噸、0.59萬噸、0.52萬噸。 上述白酒業內資深人士認為,產品質量的穩定性、產品質量是否與產品價格相符,是洋河需要直視的問題。 在今年5月7日的業績說明會上,洋河股份董事長兼總裁張雨柏表示,由于同行企業都沒有公開基酒數量和外購基酒的數量,而且涉及信息披露的相關程序,不便披露,但他強調公司基酒產能是同行業中數一數二的。 業內人士亦指出,隨著相關技改工程的推進,洋河股份從明年起產能將有望得到明顯改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