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沿海沒魚吃加工廠關門 金鉤海米消失
探訪3
■地點:城陽朝陽海鮮食品廠
10多種特色產品消失
“海膽、小毛蛤、梭子蟹、刀魚、鲅魚、墨魚、鱸魚、小黃魚、牙鲆等10多種本地海鮮,以前加工成的魚片等產品遠銷國內外,如今都沒有了。”昨天上午,在城陽區從事海產品加工的趙顯示說起本地海鮮來,一口氣說出了許多本地海鮮的名字,他告訴記者,這些海鮮在10多年前,都是青島本
趙顯示告訴記者,他在城陽開了一家叫朝陽海鮮食品的企業,到目前已經做海鮮加工近20年,以前漁民捕撈上來的海鮮量很大,所以價格也十分便宜,像海膽、小毛蛤和墨魚等,一斤不到一元,加工成的海產品也十分暢銷。可是現在,就是再高的價也收不上來了。為了繼續加工海鮮食品,趙顯示沒辦法就自己搞起了蛤蜊和海蠣子養殖。記者在即墨和城陽多家海鮮加工企業調查發現,目前除了從國外進口的鱈魚片外,其它的海產品幾乎都是靠養殖海鮮支撐。
探訪4
■地點:海濱食品店
大個金鉤海米找不到
“拇指粗細的金鉤海米我已經很多年沒看見了,偶爾見到,數量也非常少。”昨天下午,青島海濱食品店付經理告訴記者,他們一直以經營青島特色海鮮為主,其中不乏青島特色的干海貨。“青島的金鉤海米全國聞名,一兩40個,現在的金鉤海米1兩100多個就算是大的了。
由于資源的減少,現在的海米很多都是養殖蝦做的,野生的海米屬于稀罕貨了。”付經理告訴記者,10年前,原來都不愿意吃舌頭魚,現在舌頭魚成了名貴魚種。以前曬好的干鲅魚一般重3斤以上,而現在曬干的干鲅魚一般在兩斤左右。在青島本地特色海產品逐步減少的狀況下,海濱食品店也只能調整店內銷售貨物的結構。
探訪5
■地點:即墨鰲山鎮
多家海鮮加工廠關門
“現在哪還有什么本地野生海鮮,太少見了,偶爾捕撈上來的海鮮,都成了寶貝。”昨天上午,即墨鰲山衛鎮漁民劉宗民告訴記者,原來出一趟海,至少能捕撈上來上百公斤大螃蟹,但現在沒有了。那時海里的魚類很多,而且大魚也不少,海鮮多了都賣不出去,只好送到海鮮加工廠,像小黃魚一公斤才幾毛錢,現在就是幾十元也買不到了。
“上個月不干了,沒有海鮮來源,進口海鮮成本太高,小企業受不了,再干下去就要賠錢,所以只好關門了。”昨天下午,在即墨市城西開過10多年海鮮食品加工企業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他開的企業是一家小廠,本來就賺錢少,加上這幾年海資源枯竭,每天不賺反賠,只好停下不干了。
記者隨后了解到,在即墨和城陽,有多家小型海鮮加工企業被迫關門停產。即墨一家海鮮加工廠的老板和妻子,放棄海鮮加工后,到大連做起了販海鮮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