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腦癱兒康復專家馬飛和周曉麗喜結連理。圖為一家三口。
辦起義烏首家民辦康復機構
發明了一種“千萬遍教學法”
一同來到義烏的,還有馬飛一直在治療的4位腦癱兒童。每天馬飛給弟弟做康復治療時,這些家長就會把孩子帶過來,一起治療。
在馬飛的治療下,弟弟漸漸學會寫字,可以熟練運用加減乘除法,甚至能上網聽課。其他幾位腦癱兒的情況也在不斷改善。
越來越多的腦癱兒家長找到周曉麗和馬飛,希望他們收留自己的孩子。看著家長渴望的眼神,他們沒有拒絕。
與此同時,彩印廠的業務蒸蒸日上,周華龍想把女婿培養成接班人。
可看著女兒、女婿心思都撲在腦癱患兒身上,周華龍最終作出了一個讓很多人吃驚的決定停辦彩印廠,支持女兒、女婿辦腦癱兒康復中心。
周華龍很快處理掉所有機器設備,騰空廠房,購進專用治療設備和康復用品。
2002年底,在義烏市殘聯和衛生局的支持下,義烏市殘聯腦癱康復部正式成立,這是義烏市首家民辦康復機構。
事情的進展,遠沒想象的那么順利,周曉麗原本想著,只要像教弟弟那樣,有愛心和耐心,慢慢就可以讓孩子康復,但實際上因為每個孩子情況不一樣,需要一一進行針對性康復。
周曉麗發明了一種“千萬遍教學法”,生活技能和文化知識,每天都教上上百遍,直到這些孩子掌握。
那個時候周曉麗剛剛懷孕,康復部6個孩子生活都無法自理,大小便經常拉在褲子上。妊娠反應加上瑣碎的護理工作曾讓周曉麗想放棄,“可看著原本站都站不穩的孩子,最終能自如行走,真打心里高興。也正是這些,讓我堅持著往前走。”
2005年7月,“義烏育智教育中心”正式掛牌,填補了義烏市智障兒童特殊教育的空白。
10年來收治900余名腦癱智障兒
三分之一孩子在免費治療
育智教育中心剛成立時,腦癱兒童不到20名。2006年,媒體報道了他們免費為金華金東區腦癱兒藍藍做治療一事。3歲的腦癱兒藍藍,是育智中心成立以來接收的第一名免費治療的兒童。
“媒體報道后,很多人慕名找了過來。”周曉麗說,從那時開始,來中心治療的患兒猛增,“到目前,中心已接收了900余名腦癱智障兒童,現在中心有30位腦癱兒,122位智障兒。”
雖然患兒人數在迅速增加,周曉麗自始至終都沒有營利的想法。“最初中心患兒不多時,只是象征性收一些費用,錢不夠,都是由爸爸來補貼。”
患兒多起來后,義烏殘聯按照每位腦癱智障兒童4000元的標準補貼中心,這些錢加上收取伙食、住宿費,勉強維持著中心的運營。
周曉麗說,中心現有三分之一家庭困難的學生在免費接受治療,政府補貼和收取的伙食住宿費加起來有80萬元左右,“2009年工資和物價上漲之后,開始感覺到吃力。23位工作人員每人月均工資2000元,一個月是4萬多,一年是40多萬;中心每年的伙食費也要40多萬。一年下來幾乎沒什么盈余。”
“還好房子是父親出的,如果是租房,我一年都支撐不下去。”周曉麗說,現在中心所占用的廠房每年租金至少在35萬元以上。考慮到未來工資和物價還得上漲,2011年開始,周曉麗和朋友做一些首飾生意,雖然賺錢有限,她希望可以以此支撐中心繼續走下去。
“我還有弟弟、妹妹,父親的錢不可能全部拿來支撐,我要為他們著想,只能自己找更好的出路。”周曉麗坦言。
去年下半年,周曉麗已向義烏市教育局申請辦學公用經費,如果這筆錢能順利申請下來,中心就可以很順利地經營下去。
周曉麗希望通過快報告訴關注她的讀者,給他們夫妻倆一個安靜做事的環境,讓他們安心照顧那些腦癱智障患兒,“我們不會辜負大家的關心,會盡最大努力把它辦下去。”
網友高調力挺周曉麗
舵爺第一:什么叫“中華民族的脊梁”?這里就有一根!
獵頭馬錫聰:愿多幾個像她一樣的富二代。
蝸牛大叔愛奔跑:這給燈紅酒綠的義烏注入了一股清新美好之風,真心希望我的家鄉多一些這樣的人,讓精神跟物質同步。
myway飄宇:這才是真正的白富美!
菊菊媽媽愛你:中國需要這種高素質的有錢人!可是中國很多有錢人都是越有錢越“窮”,窮得就剩錢了!沒有了精神再有錢生活也不會有品質!
東方月:富足或貧窮都不是我們行善與否的重點。重點是心。
時光倒流貳拾年-:我們缺少的正是這份低調和愛。
蕾蒂嘎嘎:應該感謝周曉麗的父母養育了一個好女兒,感謝周曉麗的丈夫給予的堅決支持。
飛城d1:這不是作秀,作秀不可能一作十年,沒有真正的愛心是不可能長期做下去的。(記者 董齊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