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秀小組奔跑60年
郝建秀小組奔跑60年
????60年前,一名16歲的細紗女工,經過工作實踐的摸索、檢驗和提高,最終創出全國紡織行業第一個科學紡紗法——郝建秀工作法。這套工作法在全國推廣后,紡織女工“郝建秀”的名字開始家喻戶曉。郝建秀所在的小組在開展紅五月勞動競賽和推廣郝建秀工作法中,因貢獻突出被命名為“郝建秀小組”。自此,郝建秀小組成為青島紡織人的驕傲和自豪。
????60年過去了,郝建秀小組是否還像當年那樣成為青島紡織行業的標桿班組?60年時間里,郝建秀小組經歷了怎樣的發展和傳承?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昨日在青島舉辦的 “郝建秀小組建組60周年紀念活動”上,記者了解到,郝建秀小組歷經60年的傳遞,組長換了一任又一任,小組成員一茬接一茬地更新,但郝建秀小組的拼搏創新、無私奉獻、永遠發揮火車頭作用的精神,一直在小組里傳承、發揚。
????郝建秀工作法 至今仍是培訓擋車工的教材
????記者昨日在紀念活動現場了解到,這個由郝建秀創造、1951年被發現總結出來的 “郝建秀工作法”,經受了實踐的不斷檢驗,得到了充實、提高和發展。時間過去了60多年,紡織行業經過多輪技術升級改造,郝建秀工作法至今仍然是青島紡織工業培訓擋車工的教材。
????建國初期,青島紡織工業雖然很快恢復了生產,但企業管理還不能適應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需要,管理水平也比較低。為了把舊的官僚資本企業改造成為人民服務的企業,把舊的管理方法改變為科學的社會主義管理方法,企業進行了民主改革、生產改革和經營改革。
????1950年,青島紡織業開展以增產節約為主要內容的“紅五月”生產勞動競賽活動。各棉紡織廠細紗車間對值車工生產的皮輥花實行按機臺、按人分別過磅,逐月進行記錄,作為考核輪班、個人成績的依據。這項制度的實施,對提高勞動生產率,改善成紗質量,節約人力、物力都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實施這項制度中,青島第六棉紡織廠細紗車間甲班第三組的值車工郝建秀以優異成績初露鋒芒。她每天出的白花最多6兩,最少2兩,連續7個月平均皮輥花率僅0.25%。而當時全國的平均水平是1.5%,郝建秀出皮輥花率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6。
????1951年2月,山東省工礦企業檢查團聽到郝建秀少出白花的事跡后,認為出0.25%的白花數字是全國罕見的,應很好研究并推廣。
????1951年6月2日,中國紡織工會全國委員會與青島市總工會等部門,聯合組織了“郝建秀工作法研究委員會”,研究委員會全體成員先是觀察了郝建秀的值車操作,又分成接頭動作、接頭時間、清潔時間、清潔動作、動作順序五個組,分別研究與測定,郝建秀少出皮輥花的經驗終于找出來了。
????1951年8月17-19日,紡織工業部和全國紡織工會在青島聯合召開細紗職工代表會議,“郝建秀細紗工作法”被正式命名為“郝建秀工作法”,并決定在全國推廣。
????作為紡織工業戰線上的一面旗幟,郝建秀工作法大大鼓舞了廣大紡織職工的勞動熱情和生產積極性,一大批英模人物紛紛涌現。
????郝建秀小組第二任組長牟秀美比郝建秀早進廠4個月,在她的印象中,郝建秀當時雖然年紀小,卻虛心好學,工作上韌勁十足,“她一進廠就勤學苦練,反復練習換筒、扎絞、接頭、挽絞、清潔等技藝”。
????郝建秀小組 60年獲89個市級以上榮譽
????在昨日的紀念活動上,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郝建秀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名譽會長杜鈺洲為 “郝建秀小組文化展廳”揭牌。文化展廳通過圖片、實物等形式,將“郝建秀小組”建組60年的歷程做了展示。
????“郝建秀小組”1952年創立以來,年年月月超額完成生產計劃,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始終處于全國細紗班組領先水平。1953年,在國家紡織工業部召開的全國第一次紡織勞模大會上,“郝建秀小組”被授予“永遠發揮火車頭的作用”的錦旗。
????60年來,“郝建秀小組”成員的操作技術始終保持在優一級率100%的水平,先后榮獲國家級集體和個人榮譽29項,其中,2人3次出席過黨的全國代表大會,1人2次出任全國人大代表,3人被評為全國勞模,3人被授予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獲省部級集體和個人榮譽48項;榮獲市級集體和個人榮譽53項。
????在市、省、全國紡織業的歷次勞動競賽、產量質量競賽中,“郝建秀小組”都充當著發起者、倡導者和示范者的角色,帶出了一大批“郝建秀小組式班組”。
????通過文化展廳中的信息記者了解到,郝建秀小組組長已換了9任,在每一任組長身上都能找到令人感喟的敬業故事。郝建秀小組老組長王秀英長期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在懷孕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加班,結果導致流產大出血,從此失去生育能力。
????全國勞模盛桂蘭是第八任組長,她給很多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不能伸直、嚴重變形的手指。在近30年的時間里,她和郝建秀小組的姐妹們周而復始地接頭、換紗、落紗,每年在織機前走過的路程超過一萬兩千里。為了使自己的操作技術精益求精,她往往在下班后還要加練,雙手因為勞累過度,患上了無法治愈的關節炎。
????現任組長姜玲剛進入郝建秀小組時,為了達到單項接頭動作的穩、準、快,每分鐘上萬轉的錠子用手一遍一遍地拔,偶爾握不住就被木管燙傷;接頭時則反復練習掐頭,食指被紗線勒出一道道血口子,鉆心地疼。很快,她的操作技術達到優級,在多次操作比武中名列前茅。
????在歷任組長的帶動下,郝建秀小組的每名成員都長久保持著奮勇爭先的作風,在急、難任務中“來之能戰,戰則能勝”。
????2005年,隨著高新品種的增多,企業決定對生產流程實施再造,郝建秀小組主動請纓進行試點,取消了使用40多年的自動落紗機,改為“手拔紗”。為此,小組的姐妹們累得常常腰酸臂痛、雙手火辣,卻毫無怨言帶頭試驗,為全廠推廣手拔紗起到了示范作用,滿足了客戶對高新品種的質量要求。
????2008年高溫時節,為了攻克紗疵過多這一難關,郝建秀小組靈活運用郝建秀工作法中 “進車檔全面看,接頭換紗周圍看,出車檔回頭看,跨車檔側面看”的要領,空前加大巡回量,最多時一班就抓出紗疵400多個,使棉紗疵點大大減少。
????青島紡織歷程 百年青島 百年紡織
????在紀念郝建秀小組建組60周年活動上,記者見到多名年逾八旬的老紡織女工,聽她們講述當年工作生活的情景,回顧青島紡織行業經歷的輝煌。“百年青島,百年紡織”這是郝建秀為青島紡織的題詞。青島紡織的歷史,是以1902年德國和我國合資企業 “德華繅絲廠”(原國棉九廠前身)創立為發端的。在百年的歷史長河中,作為青島市的母親工業,青島紡織對青島地方工業的發展和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提起青島紡織,島城人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都耳熟能詳并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19世紀前,青島市曾有過不成規模的紡織手工作坊和染坊。建市不久的1902年,德國和我國合資企業“德華繅絲廠”(原國棉九廠前身)的創立以及1916年—1936年間陸續建立的8個棉紡織廠,逐步使青島的機器動力紡織形成規模,成為我國最早的紡織產業基地之一。
????解放后,為恢復戰后經濟、建設新中國,青島紡織各企業在廣大職工的努力下,僅用10多天時間就全部恢復了生產,到1952年末,華東紡織管理局青島分局所屬國營企業19戶、私營業戶480家,擁有紗錠41.8萬枚、布機13131臺。青島紡織生產能力在全國位居前列,產品質量、生產品種和管理水平在全國都處于上游。在全國紡織行業中,與上海、天津一起被譽為“上青天”,青島紡織工人曾一度達到10萬人之多,在島城有“十萬紡織大軍”的稱號。
????雖然自上世紀90年代后,青島紡織同全國紡織工業一樣經歷改革調整的發展低潮,但進入新世紀之后,青島紡織實施了調整改革“組合拳”,搭建起可持續發展平臺,重塑了青島紡織的形象。這可以通過青島紡織“十一五”末與“十五”末的對比數字來看發展:資產總額由31.69億元,增加到40.40億元,增長27.49%。利潤總額由-9936萬元,提高到1.61億元。主營業務收入由23.04億元,增加到44.14億元,增長91.58%。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年均增長20.67%。產品產能優化提升,使用新型纖維占總纖維的比重由20%提升到93%以上,多組份、差別化、功能性產品不斷推出;印染布產量提高148.33%。(記者 劉延青)
????相關鏈接 郝建秀簡歷
????郝建秀,1935年11月生,漢族,大學文化,山東青島人,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原青島第六棉紡織廠細紗值車工。
????1951年,在全國“紅五月”勞動競賽中,郝建秀創造出一套高產、優質、低耗的紡紗工作法——“郝建秀工作法”,被國家紡織工業部在全國行業推廣。1953年,她被授予全國紡織勞模。1954年9月起先后進中國人民大學工農速成中學、華東紡織工學院學習。1962年畢業后,先后在青島國棉六廠和八廠任技術員、工程師、副廠長、革委會主任、黨的核心小組組長。1968年起任青島市革委會副主任、市委副書記、市總工會主任,山東省總工會副主任、省婦聯主任、省委常委等職。1977年12月起任國家紡織工業部副部長、全國婦聯副主席。1981年3月起任紡織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書記,國家計委、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常委、副主席等職。先后被選為黨的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屆中央委員,第一、二、三、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上一篇:妻子被面包車撞飛遭拖行千米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