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記者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獲悉,目前島城18臺PM2.5監測儀已安裝完畢,正在進行設備調試和驗收。最遲下月底前,島城就可具備發布PM2.5數據的能力。市環境監測中心站高工劉世朋表示,島城的PM2.5監測點位都經過了科學分析,不存在“嫌貧愛富”現象。
監測點選擇沒有嫌貧愛富
市南區八大峽小學和德寶花園,黃島區區政府和職業技術學院,城陽區城陽環保分局樓上……島城PM2.5監測儀的分布位置曾被市民和人大代表質疑 “只選好地段”。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有關負責人劉世朋告訴記者,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島城的PM2.5監測儀分布,都是按照建成區和居住密集區兩個要求平均分布。
“以黃島區的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該地段處在交通干道上,PM2.5數據并不會因為周圍環境漂亮就降低。 ”除此之外,李滄區的青島鋼廠和青島師范學院兩個監測點位,附近環境和其他地區比起來,明顯要差一些。
三大元兇汽車尾氣列首
劉世朋告訴記者,為了監測PM2.5數據,他們在黃標車限行區域內進行了空氣監測,并在海拔近千米的嶗頂也建立了監測點,進行典型區域的PM2.5監測,積累和收集數據,提高數據綜合分析能力。下一步,他們還將繼續與南開大學合作開展PM2.5來源、分布和變化規律等研究。
從去年開始,市環保局聯合南開大學,開展了PM2.5來源、分布、變化規律、治理等研究,分春、夏、秋、冬四個典型大氣顆粒物污染季節開展,并參照我市環境空氣自動監測點位,設置6個受體樣品采樣點,同步采集PM2.5和PM10樣品,進行全市大氣顆粒物的成分分析及模型模擬研究。目前,研究已得出初步結論。結果顯示,機動車排氣、揚塵、工業排放是我市PM2.5的主要污染源。
馬路旁設點測汽車尾氣
此外,為了分析日益增多的機動車對島城空氣環境的影響,市環保局還計劃在全市主干道路附近設立空氣綜合監測站,開展PM2.5等復合型大氣污染專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