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在迪拜參觀學習
2009年在美國參觀
夏之火:
“在青島港,是我快樂工作的10年”
朱靜霞來到青島港,要開拓的是港口一片未來的天地:技術機械信息化。
十年前,每臺輪胎吊的地面配備理貨員,無論春夏秋冬,雨雪風霜,他們在輪胎吊下,用對講機指揮輪胎吊司機裝卸,在本子上記錄箱號和位置,事后向中控匯報。他們穿梭在高大的輪胎吊和集卡中間,吸入
“集裝箱碼頭上,拖車來來回回地跑,一出事故就是惡性事故。”通過信息化管理,把一些危險崗位上的人力省去,交給機器和電腦來操控。青島港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開辟新局,朱靜霞也在這一場港口信息化革命中,找到了自己的工作的成就感。
輪胎吊沒有電梯,完全靠爬直梯和斜梯登上去,朱靜霞帶領信息技術人員,一臺一臺地爬,為它安裝和調試無線終端設備,再手把手教司機使用。
“那時,一天要爬四、五臺輪胎吊,幾天下來,吃飯拿筷子手都哆嗦,腿也酸得抬不起來。”朱靜霞說。但這項工作,做得非常有價值。
安全大檢查時,輪胎吊司機看到嬌弱的她也上來了,驚訝地說:“朱姐, 你也爬上來了。” 朱靜霞自豪地說:“全QQCT107臺輪胎吊我都爬過,連四期開業之初的軌道吊我也爬過6臺。”
“在青島港的10年,是我快樂工作的10年,實現人生價值的10年。”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