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5家醫院醫卡通互不通用
“不是說一卡通嗎?可這張卡還是只能在這家醫院用,去別的醫院看病還要重新辦卡,如果丟了補辦起來更貴。”一名就醫的市民說,醫卡通不能一卡通,這讓他感覺十分疑惑。本月起,青醫附院和市立醫院正式啟動了“醫卡通”項目,市民在醫院看病,一張卡就能完成掛號、繳費、就診信息記錄、身份確認等流程,不用再重復排隊。此前,膠州中心醫院、即墨市人民醫院和城陽區人民醫院已經試點醫卡通,但適用范圍均為本院,未實現一張卡全城通。
[反映]
看病繳費都方便
青醫附院和市立醫院是市區內率先啟動醫卡通的三甲醫院,由于接診患者數量龐大,繳費方便讓市民縮短了就醫時間。“我感覺肚子疼,先去消化科看,說是有個疙瘩,又轉到了外科找專家,掛號、做檢查和買藥的花費都是刷卡交,沒排隊!”34歲的艾偉說,繳費都是在機器上辦,也不用排隊,挺方便,看病時把卡放在刷卡器旁邊一接觸,就能出現身份信息。
艾偉說,以前陪家人看病,掛號時需要排隊,為檢查和藥品繳費時,還要再排隊,如果要做兩次檢查,還繼續排隊。醫卡通的使用,讓艾先生減少了排隊之苦,只要在自助終端機上插卡、輸密碼、繳費就完成了全部手續,在就診的過程中,病情、檢查項目、藥品和費用情況,都存入卡中。
[探訪]
“預存款”仍不受待見
記者從青醫附院了解到,目前該院已經發出了5萬余張醫卡通,但由此發現的問題是充值麻煩,因為患者不放心,醫卡通中預存現金很少,一般都是100元,可就診過程中大的檢查和藥品購買會讓金額不足,于是需要重新去存款,這就造成了麻煩,此外,就診結束后取出余額也導致不少人重復排隊,“很多人不愿意把錢存在卡里,多數人是沒這個習慣,還有一部分人感覺可能短時間內不會再生病,沒必要把錢放在醫院。”一名工作人員說。
[問題]
醫卡通尚未“一卡通”
說起醫卡通,青醫附院和市立醫院工作人員都表示,這張卡目前只能在本院使用,等到運行較成熟后,會將此項服務延伸到各自的分院,但兩家醫院之間一段時間內還通不起來。據了解,除了這兩家三級醫院,此前試點醫卡通的醫院還有膠州中心醫院、即墨市人民醫院和城陽區人民醫院,但也僅限于本院內。
“病歷以前也是各醫院不同,后來統一了,一本病歷所有醫院的醫生都能用。”張先生說,每個醫院的醫卡通都不能通用,就像原來的就診卡一樣,現在豈不是會攢一堆醫卡通?而且還要預存錢,更麻煩。
據了解,海慈醫院、婦兒醫院和中心醫院下一步也會使用醫卡通。
系統不同卡住通行路
“醫卡通的基礎是醫院內的管理信息系統,每個醫院的系統不一樣,卡就不能通。”市立醫院門診部主任高曉昕表示,以目前啟動醫卡通系統的青醫和市立來說,信息系統的軟件開發公司不一樣,操作界面和內部運作流程都不同,兩個系統無法相互兼容,此前就診卡不能在各醫院通用,也是這個原因造成的。其次,醫卡通的金融系統也不一樣,不同醫院選擇的銀行不同,也造成了醫卡通無法兼容。
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市衛生局工作人員,他表示我市已經開始升級信息系統,第一批是海慈、中心和婦兒醫院,而根據市衛生局的規劃,第二批信息系統升級中,將包括八醫、膠州中心醫院和三醫、四醫、五醫、六醫、七醫、九醫、口腔醫院、阜外醫院等,內容主要包括信息系統、檢驗系統、影像檢查系統和電子病歷,這將是我市全面施行醫卡通的軟件基礎。
資金轉移有太大風險
醫卡通和傳統就診卡的最大不同在于“預存資金”,一涉及到錢,醫院在醫卡通的兼容上便束手束腳。“錢的問題太敏感了,如果兩家醫院之間資金大規模來往,難免賬目會出錯,影響就會很大。”市立醫院工作人員分析說,讓各醫院的資金流動起來,就相當于患者在一個地方存錢,之后在另一個地方消費,實際上就是使用了銀行卡的功能,這靠醫院來制定制度是不現實的。
居民健康卡或將解決難題
記者昨日咨詢市衛生局了解到,目前衛生部門已經考慮申請單獨發行居民健康卡,但具體發行日期尚未定下,只有該卡發行,并且衛生系統各醫院使用了相同的信息管理系統,才能真正實現“醫卡通”變成真正的“一卡通”。根據衛生部下發的《居民健康卡管理辦法(試行)》,居民健康卡是基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醫療機構電子病歷,可用于居民身份識別、個人基本健康信息存儲、實現跨區域跨機構就醫數據交換和費用結算等。
醫卡通的全市通用是怎樣的?業內人士表示,從規劃上來看,必定有掛號、繳費、儲值、信息儲存的功能,而且還具備設置密碼的功能,這一點和銀行卡十分相似,因為這一部分的系統是聯合銀行開發的。(記者 陳珂 實習生 曹俊龍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