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新聞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小頭條 > 正文

失獨父母中年遇獨子夭折 稱不怕死亡怕養老生病

來源:新京報-- 2012-07-30 15:26:37 字號:TT

  一位失獨母親在網上紀念館給兒子送完午餐哭了起來。兒子去世后,家里已失去歡樂。

  一名失獨母親,舉著她寫給女兒的書《你曾來過》,背后是女兒的鋼琴和畫像。

  一名失獨父親,滿是皺紋的手里,捧著兒子小時候玩的玩具。

  失獨父母:不怕死,怕老怕病

  北京獨生子女死亡家庭父母7746人,疾病和養老成為這一群體最大的擔憂

  失獨父母,這一曾被忽略的群體,正在進入公眾視野。

  他們,大多生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趕上八十年代首批執行獨生子女政策,人到中年遭遇獨子夭折。專家估算,我國至少有100萬個失獨家庭,每年新增失獨家庭7.6萬個。

  北京市計劃生育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5月,北京失獨父母人數為7746人,其中農村1269人,城市6477人,“這一人群年齡偏大,精神和身體狀況欠佳,有一定的生活困難。”

  記者調查,這些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的“光榮一代”,除了喪失愛子的孤苦外,如今更擔心疾病、養老等一系列現實難題,但相關幫扶、保障體系滯后。

  如何為這一群體提供有效的幫助,如何接手他們原本寄希望于子女身上的未來,成為擺在全社會面前待解的課題。

  北京措施

  7月20日,北京市計劃生育協會表示,針對失獨家庭的幫扶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政策幫扶,包括給予每人每月2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為止。同時可享受特別扶助的,按較高標準執行。二是精神幫扶,即以“親情牽手”項目為載體的親情撫慰。2006年開始,北京市人口計生委、計生協在全市范圍開展了生育關懷親情牽手活動,鼓勵大學生、部隊官兵等青年群體,與失獨家庭結為國策親戚,為他們提供精神慰藉和親情撫慰。

  此外,“暖心計劃”以獨生子女死亡家庭為目標人群,為其提供養老保險、疾病身故保險、意外傷害身故保險、意外傷害醫療保險、殘疾保險、燒傷保險以及女性重疾保險,重點解決這些家庭的養老和醫療困難,真正保障了這一人群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同時,安康計劃和服務計劃與暖心計劃相配套,對于沒有發生意外理賠的家庭提供體檢等服務,最大限度加大保障力度。

  “兒子,好好看家,我們出去玩兒啦!”

  房間空蕩,整潔,甚至像賓館一般一塵不染。

  “兒子,我們回來啦!”

  房間依然空蕩,整潔,甚至像賓館一般一塵不染。

  董毅去世14年了。

  心中難過時,董毅父母會離開北京去旅游。每次離開和返回,都會對著空蕩蕩的房間打招呼。

  習慣以“某某媽媽/爸爸”相稱

  孩子離開后,董毅的媽媽通過網絡,結識了許多同命相憐的家庭。北京的幾家時不時聚一聚,“我們的痛,旁人怎么能了解?”尚未坐定,幾位失獨母親的聲音顫抖起來。

  她們習慣以“某某媽媽/爸爸”相稱,很少提及姓名。

  “別人這么叫我們的時候,就感覺孩子還在?!?7歲的“小男媽媽”,隨身總帶著一塊手帕,“不知什么時候眼淚就流下來了。”

  “董毅媽媽”挺羨慕“小男媽媽”,“孩子是因病離開的,好歹陪著走完了最后一程?!?/p>

  1998年,20歲的董毅在去同學聚會的路上遭遇車禍,沒有留下一句話。

  “小男媽媽”也會羨慕“董毅媽媽”,董毅去世后,骨灰放在家中,“可以天天守著?!?/p>

  小男去世后,很快入土為安。6年過去,每當刮風下雨,“小男媽媽”還有止不住的淚,“他一個人在荒郊野外、日曬雨淋,我心疼啊?!?/p>

  64歲的“孫萌媽媽”,家境富足的她曾一心想為女兒創造更好的未來。

  突如其來的疾病奪走女兒26歲的生命,前半生幸福清零,悲痛填滿生活。

  大年夜,她端著飯碗突然大哭,丈夫呵斥“這日子還過不過?”她一個人跑到女兒的墓地呆上兩天兩夜,哭著一遍遍撫摸冰涼的墓碑,直到手凍得沒知覺。

  女兒去世時,“孫萌媽媽”買下兩塊連著的墓地,準備百年后常伴自己的孩子。

  起初,她想和女兒葬在一起,但想起女兒生前說喜歡住大房子,“就不跟她擠了?!?/p>

  失獨母親的“軟弱”和“悲涼”

  45歲的“陽陽媽媽”,情愿自己是六七十歲,“那樣可以離陽陽近一些,離現實遠一些?!?/p>

  孩子走后兩年,老公開始很少回家,“陽陽媽媽”覺察出什么,但失去孩子的悲傷抽走了所有的力氣,她沒有過問。

  直到有次深夜想起陽陽的時候,她給老公打電話,得到的回答是“兒子都走了,我跟你沒什么關系了。”

  最后,結婚20年的老公一紙訴狀鬧到法庭,說“夫妻感情破裂,要求分割財產?!?/p>

  每一次開庭,“陽陽媽媽”都一個人。站在庭上,看著老公在律師和助手的陪同下,控訴婚姻有多么不幸,“陽陽媽媽”說“對人性心灰意冷”。

  一審判決,離婚后房子歸女方,她覺得一切該結束了,沒想到老公又提起上訴。

  “孩子沒了老公就是唯一的依靠,就算不能依靠,也不能成為施害者?!薄瓣栮枊寢尅钡能浫踝尡本┑膸孜唤忝糜謶嵟中奶?,“法律說保護女人,都保護哪里去了?”

  一間不足10平米的平房外搭出個棚子,一半是廚房,一半是吳銳的“臥室”。

  失去孩子后,離婚的吳銳寄居在80歲的父母門外,一晃十幾年。

  逼仄的斗室內,她和父母在距離電視不足一米處一字排開。

  電視里畫面跳動,他們卻如三尊雕塑。

  吳銳的媽媽說,日子就這么一天一天過。吳銳每個月領到的200元補貼,大多都要用來控制病情,“我們活著,她才活著,那以后呢?”

  記者調查北京多位失獨父母,他們孩子都是在十幾歲至二十幾歲之間,因疾病或是意外去世,大多沒有結婚和下一代。

  失去孩子那年,孫文霞(化名)39歲,原本有再生一個的機會。孩子生前巨額的治療費,讓她幾乎沒來得及悲傷,就背上債務繼續生活。債務還清已是2011年,孫文霞已快60歲了。

  更多的是已沒有生育的機會。

  女兒離開后,“孫萌媽媽”曾嘗試過抱養一個孩子。當她走進孤兒院,孩子們“哭喊著我就呆在這里,我不跟你走。”她的心瞬間涼了,“不是我的,就不是我的?!?/p>

  “小男媽媽”說,抱養孩子在失獨群體中并不是太多,“這跟愛心真的沒有關系,父母親總會跟自己離開的孩子比,精神負擔更重。”

  兒子生前送給媽媽的生日賀卡,小老虎依偎在大老鼠的懷里。兒子屬虎,媽媽屬鼠。

  一位失獨母親家里的窗簾白天一直拉著。她為孩子治病欠下巨額債務,仍未能挽回孩子的命。

  7月14日,萬佛園,一位失獨家長撫摸著孩子的照片。北京多名失獨父母經常相約去墓地。

  害怕“老無所依”的明天

  焦慮,時不時在失獨父母心中彌漫。

  談到現狀,他們總會做一組比較:

  首先跟失去孩子的年輕父母比——他們好歹還年輕,還能生育,還會有孩子,還有希望?!拔覀兡??”

  然后是子女不在身邊的空巢老人——不管子女怎么忙,他們總歸有個盼頭兒。逢年過節,還可以共享天倫。看病抓藥,總還有可以依靠的人?!拔覀兡兀俊?/p>

  接著是沒有子女的孤寡老人——他們沒有擁有過,又怎么會因為失去傷心。再者說,他們可以成為五保戶,成為政策關照對象。“我們呢?”

  ……

  有一天走不動了,生病了不能去掛號,還遭到保姆的欺負……

  這是“孫萌媽媽”經常想象的場景,“我不怕死,怕病?!彼f。

  “錐心泣血,悲天愴地,撮土焚香,母為兒祭。”每年兒子祭日,61歲的“李昭媽媽”都會寫詩寄托哀思,黑體加粗的方塊字堆砌著她對兒子的思念。

  “國盛家破今日,老無所依明天”去年的祭詞,李昭媽媽這樣寫道。

  養老、醫療,成為大多與共和國同齡的失獨父母,最大的共同焦慮。

  新聞里說北京好點的養老院排號要10年,還說年紀大一些的失獨父母尋找養老院,被對方以“沒人簽字,出了問題誰負責”理由拒之門外。

  這些都會讓他們緊張萬分。

  調查期間,記者針對失獨父母找養老院向海淀、朝陽、大興等地多家養老院咨詢,得到的答復是入住養老院一定要有監護人(多為子女)簽字,如果沒有必須有所在街道或工作單位提供的相關證明。

  “去哪兒找證明?誰愿意管這攤子事兒呢?”失獨父母的擔憂并不是沒有來由,無論是所在社區還是原工作單位,都沒有承擔這項職責的部門。在養老體系本身存在著種種掣肘的背景下,這些失去依靠的父母們無疑更加憂心忡忡。

  “即使養老院沒這么多問題我們也擔心。”“李昭媽媽”腦海中會時常浮現年老的自己出現在養老院里的樣子,“別人的兒女定期來看望,我們只能眼巴巴地看著?!?/p>

  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穆光宗總結,無人養老,無人送終,是很多獨生子女夭亡父母普遍擔憂的殘酷現實。而入住社會養老院又面臨著重復的刺激與傷害。

  穆光宗直言,失獨群體的產生是計劃生育政策必然產生的結果,“我們應該善待他們,他們響應國家號召才走到了今天,他們老了,政府應該關心幫助他們,讓他們有自己的家園,讓他們有自己的生活,讓他們有安寧的晚年。”

  對“玻璃心”的尷尬救助

  失獨群體進入公眾視野后,一組數據被反復提及:據專家估算,目前全國失獨家庭已超百萬,與此同時,每年新增失獨家庭7.6萬個。

  北京市計生委此前披露,目前北京共有3900個“失獨”家庭,其中涉及7746人。

  與之對應的是,自2007年我國出臺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開始,年滿49周歲、失去獨生子女的父母,按照規定可以每人每月領取不低于100元的扶助金。

  在北京,這項補貼自2008年開始發放,數額為每人每月200元,直至亡故。

  此外,根據北京各區縣情況,獨生女子亡故后,女方年滿55周歲,男方年滿60周歲,可一次性領取50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補貼。

  “哦,是領那個死了孩子的補貼是吧,給,填這張表。”“孫萌媽媽”在領取這筆錢時,街道干部的話再次傷害了原本脆弱的心。

  “董毅媽媽”看到區政府計生網站有個“公眾留言”板塊,滿懷希望地留言呼吁關注失獨群體。得到的答復是“您好,您的建議我們會向有關領導反映,同時感謝您對人口計生工作的關注?!?/p>

  “根本就不體會我們的感受?!边@樣的官方辭令,也讓“董毅媽媽”感到失望。

  2008年,因領失獨取補貼要進行公示,“李昭媽媽”跟街道產生激烈的爭執,最終在中國計生協相關領導的干預下才沒有公示。

  “一公示,所有人都知道了?!薄袄钫褘寢尅闭f,“干嗎還要撕開我們的傷口給別人看?!?/p>

  “董毅媽媽”說,曾有個公益組織要捐助北京一個生活困難的失獨者,她幫忙聯系街道,對方回復“大姐求求您了,我們街道自己救助她,別讓她去成嗎?”

  今年的母親節后,中國傳媒大學的研究生廖琦立拍攝關于失獨群體的紀錄片,遭到街道計生人員阻撓,不得不改到哈爾濱拍攝,定名《玻璃心》。

  11年前規定“必要的幫助”

  事實上,2001年底頒布的《人口和計劃生育法》明確規定,獨生子女發生意外傷殘、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養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給予必要的幫助。

  但“必要的幫助”是什么,具體誰執行,如何實施,均沒有提及。

  “政府是知道這一群體存在的?!?002年前后,《北京文學》社長兼執行總編楊曉升通過對6個失獨家庭的探訪,撰寫了長篇報告文學《只有一個孩子——中國獨生子女意外傷害悲情報告》。

  這部報告文學的命運同樣悲情,由于種種原因,最終沒有出版。

  “寫這本書的目的不是攻擊計生政策,而是探討如何解決這個日漸龐大的群體面臨的問題。”10年過去,楊曉升構想的救助體系依然沒有出現。

  在北京,一些嘗試在慢慢進行。

  西城區展覽路街道在3年前聯合轄區內的失獨家庭組建“新希望家園”,通過組織活動、心理互助等幫助失獨者走出心理困境。

  豐臺區的民間團體瑞普華老年救助基金會正籌劃公益組織“螢火蟲公社”,搭建平臺幫助失獨者實現自治。

  北京市計生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透露,未來計生委和計生協會在政策、經濟和情感三個層面加大對失獨群體的關注和幫扶,解決他們面臨的生活和心理難題。

  “正視這個群體的存在”

  “如果我們不解決好這個問題,就是對人民的不負責任?!?月16日,國家計生委原巡視員、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原理事長苗霞說。

  自1988年從事計生工作,歷任國家計生委機關黨委書記、紀委書記等職,原本到了退休年紀的苗霞,自2002年一直關注失獨群體,“有責任去推動些事情?!?/p>

  在苗霞看來,這一問題并非突然出現。同時,因深刻了解失獨群體所面臨的困境和危機,以及公眾對計生工作的負面情緒,苗霞坦陳“發泄情緒容易,但要真正解決問題,需要一個完善的機制和體系?!?/p>

  比如通過修正法律中定義模糊的條文,將扶助獨生子女傷殘、死亡的責任明晰,讓失獨者們不再求助無門。

  比如現行計生特別扶助制度,只針對49周歲之后失獨父母,“但失去孩子到49周歲之間的真空期可能是他們最痛苦無助的時候。”

  比如各級政府部門設立專門負責失獨群體的組織,失獨者遇到各種困惑都能及時給予幫助,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求助無門。

  “這些都是我們的框架設計時需要仔細考慮的問題?!泵缦纪嘎叮壳罢谌珖秶鷥茸鍪И毴后w的基線調查,了解他們面臨的切實困難,以確定最后的框架中著重做哪些工作。

  “所有的基礎是,國家、政府以及全社會都應該正視這個群體的存在?!泵缦颊f,“要有一個共識,他們不是負擔和不穩定因素,而是一個又一個絕望的、受傷的、對未來失去信心的父親母親?!?/p>

  同時,她認為失獨問題絕不僅僅是計生問題,離不開全社會共同的關愛與幫助,“如何幫助他們,用什么樣的態度對待他們,真正關乎社會穩定,也真正考量一個國家的文明”。

  

分享到:
-

-

相關閱讀青島新聞

我要評論 提取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島新聞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河县| 措美县| 大洼县| 苍溪县| 凤城市| 寿阳县| 枣强县| 景宁| 黑河市| 大埔县| 尼木县| 铜梁县| 商水县| 大余县| 巴彦淖尔市| 浙江省| 涞水县| 比如县| 克山县| 女性| 峨眉山市| 台湾省| 开平市| 澎湖县| 南宁市| 常州市| 新和县| 伊川县| 赞皇县| 佛山市| 温宿县| 乌兰浩特市| 杭锦旗| 陆川县| 陈巴尔虎旗| 阳江市| 乌拉特前旗| 绵竹市| 静乐县| 建阳市| 安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