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店鋪:
草根創業的大本營
盡管電商戰轟轟烈烈,真正把網購概念普及開的還是淘寶店鋪。在青島的電商群體中,淘寶店鋪的數量占據大多數。青島網商聯盟會長劉攀說,據不完全統計,青島網商企業有上萬家之多,多數是依托淘寶系:大量集中在淘寶集市、阿里巴巴,少數進入天貓商城。據介紹,依托青島深厚的出口制造業背景,過去多年中青島涌現出一批淘寶系明星網商,從 “上校艦長”模型到“適之寶”枕頭等等。但隨著電商競爭的日益激烈和大型化,青島草根創業者、兼職創業者卻深感網上創業艱難。“今年的經濟形勢不好,銷貨量少,下滑了很多。”淘寶女裝店“麻將和一一”店主黃女士說,雖然自身成交下滑,但在淘寶推送的“店鋪排名”中她的一鉆店鋪有幾個指標還是上升的,比如瀏覽量、訪客數等,“這說明小型淘寶店鋪經營壓力都比較大吧。”她這樣認為。
少有風投青睞 青島電商發展靠自己
市場前景
青島電商路在何方?擺在青島電商面前的問題有很多,采訪中,記者對話電商領域十幾位企業、政府人士,一同把脈青島電商未來路徑。
全國性一線電商如此強勢,青島區域性電商的空間有多大?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做強區域一樣有市場。“有很多電商服務是必須近距離才能實現的,比如網購啤酒、比如家政等生活服務,這些京東們做不了的恰恰是本土企業的長項。”利群商場陳娟說,該商城不但銷售商品,而且要打造區域立體化生活服務平臺。點點網呂新杰也表示,綜合電商物流倉庫只能輻射300公里,超出了就要建倉庫,本土企業在區域內完善好物流體系,就能有自己的優勢。
靠自有資金發展能否活下來?全國一線電商平臺價格戰、營銷戰的背后只有一個關鍵詞:“燒錢”,但前提是有錢可燒。它們要么拿了N輪風險投資,要么完成了上市,都是在用資本的力量來維系燒錢做規模。但記者采訪了解到,青島眾多電商中幾乎沒有一家拿到過風險投資,除了常規的融資手段幾乎都是用自己的錢在經營。“這反而可能是一個好事,就是穩健發展,摒棄不理性沒有可持續性的發展方式。”速普商城陳譽仁說,用自己的錢做電商當然會謹慎,不會盲目燒錢,看起來發展的速度可能慢一些,但企業經營健康可持續。“在今年拿投資越來越難的背景下,一些企業燒完錢只能裁員或關門,健康經營的企業反而機會更大了。”他表示不管什么情況,企業首先要保證自己能活下來,這才是王道。
不過,一個不爭的現實是青島企業雖然發展相對穩健但多數沒有盈利,多數仍在虧損中。利群商城年銷售額6000萬,虧損;速普商城年銷售額1500萬,持平微虧;點點網年銷售額近1000萬,虧損。更大的問題是在當下紛繁的電商競爭局勢中這些標桿企業也都不能給出盈利時間表,有的說爭取1年后盈利,有的說爭取2014年盈利,前景變數的疑云依然濃厚。
“青島計劃建設電商產業基地,以后還有可能出臺支持政策,希望環境的改善能帶來發展動力。”電商聯盟會長劉攀說。記者了解到,政府部門確實在行動,3個月前商務局剛剛成立了電商處,發改委也在牽頭調研規劃,雖然目前并沒有新政出臺,但未來當做一個產業來規劃,電商肯定會迎來更好的發展環境。
相關鏈接
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一詞源自于Electronicbusiness,是指利用簡單快捷低成本的方式,在買賣雙方不謀面的情況下,所進行的商務貿易活動。網商概念由阿里巴巴2004年提出,是指利用Internet互聯網作為企業或個人商業經營平臺,進行采購、銷售、企業產品展示信息發布等企業日常經營活動,并以此作為企業主要經營手段的企業家或商人,主要指阿里巴巴、易趣、淘寶等電子商務平臺上的商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