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凈正在畫室里作畫。(記者 張帆 攝)
采訪團成員在青島綠澤油畫國際展覽交易中心里參觀。(記者 張帆攝)
大眾網9月15日青島訊(記者張帆)從綠澤畫院入駐開始,距離膠南城區還有十幾公里的大泥溝頭村,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9月14日,“聚焦鄉村文明行動”—全國網絡媒體山東行“大型采訪活動南線采訪團來到達尼畫家村,親身感受經過華麗轉身的達尼畫家村,這里村富民豐、畫家云集,把美術為
15日的青島陽光燦爛,當采訪團走進達尼畫家村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安靜,微風吹著樹葉,周圍沒有嘈雜,只有靜謐。
張家樓鎮鎮政府工作人員王璇告訴記者,早在1989年,膠南市就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這得益于膠南代代相傳的畫年畫的傳統,而要形成大型的美術文化產業基地,龍頭項目的引領與集聚效應不可或缺。從2003年綠澤畫院來到了大泥溝頭村開始,畫家村至今已經擁有畫家、畫師、畫工700多人,年產油畫三至四萬幅的綠澤畫院被命名為中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
據銷售經理伏祉柔介紹,綠澤畫院已在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美國等十幾個國家設了辦事機構,使山溝溝崛起的文化產業走出了國門,走進了國際市場。伏祉柔說,綠澤畫院已經完成從貼牌到品牌運作,從低端臨摹到高端創作的轉型,未來的目標是 “成為以油畫創作交易為核心業務的上市企業”。
吉林人趙凈到達尼畫家村已經六年了,在經過了專業的培訓之后,她現在與綠澤畫院簽約,成了一名真正的畫師。趙凈告訴記者,在繪畫界,達尼畫家村是非常有名的,所以當年十分想學習畫畫的她就來到了膠南。“在這里學畫,不僅有好老師,如果出師以后想留在達尼村就可以與畫院簽約,還解決了就業的問題。”
達尼畫家村管委會主任張財金說,2011年達尼畫家村實現可支配收入7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2828元。“原本的村子只有四百來個人,基本是靠種地為生,自從村子變身以后,一部分年輕的農民也開始學畫,變成了畫師,與公司簽約賣畫。剩下的村民則是在做繪畫的相關行業,現在的常住人口則變成了3000多人。”
文化藝術的介入也帶動了膠南當地的旅游經濟,只達尼畫家村一個項目便創造了過億元的文化旅游產業產值,膠南市也看準了畫家村依山傍海、綠水環繞、風景優美、旅游資源豐富的優勢,將畫家村周邊幾個村一起列入到全市旅游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作為市重點旅游項目進行開發建設。
這幾年,村民老吳的身份有了一個轉變,他從種地的農民變成了臨摹作畫的畫工,閑暇時還給各地的畫家當起了模特。從村民到村莊,大泥溝頭都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各級財政先后投資近千萬元,將市區到村的十余公里道路全部進行櫻花,種植了高檔綠化苗木,投資200多萬元將鎮內河流打造成了景觀河,對全村130戶村民住在進行了改造。如今,村民們都搬進了寬敞大氣的多層別墅,電話超市、中等規模酒店等設施一應俱全,2011年,村民純收入中,65%來自三產服務業。
上一篇:莒縣岳家村:“公心”勁吹文明風
下一篇:夢金園全國網絡媒體山東行圓滿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