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頭題“科學發展,成就輝煌”欄刊發通訊,對我市以“藍色”為引領,突出發展特色、拓展發展空間的突出工作進行了報道,本報今天予以轉載,敬請關注。
????7月16日,承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向陽紅09”船返抵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標志著中國7000米級載人深潛海試圓滿結束,“蛟龍號”歷時10年研制與海試后轉入應用階段。“蛟龍號”在世界最深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
????8月6日,中國首艘300米飽和潛水母船“深潛號”在青島建造竣工并交付交通運輸部使用,標志著我國深水工程作業能力向世界先進水平邁出了堅實一步;
????9月29日,我國目前最先進的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科學”號在青島交付使用。“科學”號是我國未來10到20年海洋科學考察的主力船,2010年開工建設,總投資5.5億元,配備了60多種先進的探測與調查設備。它的交付使用,標志著我國海洋科學考察能力將由此邁入國際先進行列。
????今年以來,令人振奮的消息,從港城青島頻頻傳出。一個個涉海大項目,一項項挺進“深藍”的新舉措,讓黃海之濱這座美麗的城市激流奔涌,標志著青島正闊步邁向“深藍”。
????全域統籌,拓展空間,構筑發展高地
????青島擁有711公里海岸線,49處天然港灣,近海海域1.22萬平方公里。2011年,全市海洋經濟實現增加值669億元,增長20%以上。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后,青島被定位為藍色經濟區核心區的龍頭城市,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在陸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很多國家已把發展的戰略目光轉向廣袤海洋,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并以此實現國家的崛起。我們不能簡單重復他們所走過的路。可以說,藍色經濟是更高層次的海洋經濟,是陸海統籌,更是可持續的海洋經濟。”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李群說。
????青島市藍色經濟區建設辦公室主任任振剛介紹,按照“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的城市發展戰略,青島規劃啟動了西海岸經濟新區、藍色硅谷和紅島經濟區建設,全面拓展藍色經濟發展空間。
????按照規劃,西海岸經濟新區陸域面積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5000平方公里,重點建設保稅功能拓展區、國際經濟合作區等六大功能區以及中德生態園、中央商務區等。新區內的前灣港和董家口港總吞吐能力將超過7億噸。這片幾乎匯聚了所有處于國家前沿的開放政策的土地,將成為藍色經濟發展的“爆破點”。
????藍色硅谷重點建設 “一區一帶一園”,即藍色硅谷核心區、海洋科技創新及成果孵化帶、高新區膠州灣北部園區。充分發揮海洋科技的獨特優勢,打造國際一流的海洋科技研發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人才集聚中心和海洋新興產業培育中心,加快構建青島東部的濱海科技新城。
????地處膠州灣北部的紅島經濟區,以打造北部科技、生態、人文新城為目標,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的孵化、轉化重點區域。目前正在組織編制總體規劃,緊盯產業重點方向。
????青島市市長張新起表示,圍繞藍色主題,青島市堅持城鄉統籌、陸海統籌、區域統籌,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進一步優化藍色經濟布局,突出“藍色、高端、新興”發展方向,加速推進總投資1100億元的140個藍色重點項目建設,保持海洋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培育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產業聯動,構成鏈條,打造聯合艦隊
????藍色經濟從何處破題?青島找到突破口:科技引領,創新主導,打造“中國藍色硅谷”。
????青島有獨特的海洋科研優勢,然而從總體上看,只有20%的海洋科技成果在本地轉化。“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強大的海洋科技成果孵化與產業化平臺,缺少發揮引領帶動作用的重點項目和龍頭企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雷霽霖分析說。
????依托“藍色硅谷”,青島強化與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所合作。目前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海洋科考船、國家海洋設備質檢中心、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青島基地、中科院青能所等院所,以及中船重工725所等一批海洋科研項目陸續規劃建設,開工建設了孵化器“千萬平方米工程”,突破一批海洋高端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硅谷核心區在建重點項目9個,總投資195.5億元;年內爭取開工的重點項目10個,總投資60多億元。
????以高新技術為特征的紅島經濟新區和西海岸經濟新區成為科研成果的轉化區和大規模承接區。目前,西海岸經濟區已初步形成石油化工、家電電子、船舶海工、倉儲物流業等八大產業集群。
????產業發展離不開項目支撐。青島將項目作為藍色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和助推器,以項目促產業轉型、促空間優化、促科技創新。青島建立了藍色經濟招商項目庫,篩選項目60個,總投資2500億元。堅持科學管理,重點推進總投資1100億元的140個藍色重點項目建設。
????聚攏人才,銳意創新,釋放發展活力
????人才團隊,隨著青島藍色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的聚集,正在不斷向這個人才高地匯集,成為青島 “率先科學發展、實現藍色跨越”的生力軍。青島擁有涉海兩院院士占全國的70%、各類海洋專業技術人才5000余人,是我國海洋科研和教育中心。即使如此,青島仍求賢若渴,不遺余力地培育和吸納八方英才。
????政策優勢構筑起人才發展優勢。2009年,青島市組織實施“300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2010年,對“青島英才”人選,青島市一次性給予100萬元的創業啟動資金,連續5年每年再給予20萬元科研扶持資金。2011年,對世界一流的創業項目,青島給予不低于5000萬元的 “創業扶持資金”,并在投融資等方面給予特殊政策扶持。
????青島市積極搭建創新創業平臺,為人才成長提供沃土。各區市相繼建成高層次人才創業中心和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吸引入駐企業346家,吸納人才3629人,投資額達13.7億元。目前中科院系統已有6家院所落戶青島。日前,國家又批準青島市創建“中國青島留學人員創業園”,成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平臺。
????不斷創新體制和機制,積極爭取先行先試,實現政策突破,是青島釋放藍色經濟發展活力的重要舉措。金融、航運等領域的先行先試已顯成效;青島國際集裝箱過境城市地位即將法定化,“外國籍干線船舶中轉業務”試點全面展開,20多家國際航運巨頭逐步將區域性分撥中心轉移到青島保稅港區。(人民日報記者 徐錦庚宋學春 劉成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