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產品都打“排酸增堿”牌
記者隨后又走訪了幾家超市,發現提倡“排酸性”、“增堿性”的產品不在少數。一位超市的負責人介紹,市民們現在都很追求生活質量,尤其是與吃喝相關的更是馬虎不得。以超市里的生肉為例,因為排酸肉工藝相對多,所以價格高,怕老百姓不接受。但他們曾在顧客中做過調查,80%以上的顧客都很堅定,“我們要排酸肉”。至于為啥排酸產品會在短時間內異軍突起,該負責人認為,
記者發現,在超市里還有不少產品有排酸增堿的功能。比如一些蛋白質粉、維生素片和鈣片,在說明中都有提到。記者也咨詢了一些來買這些功能產品的市民,大部分是因為自己在外面吃飯多,喝酒應酬多運動少,感覺自己肯定是酸性體質。
酸性體質真容易得病?
賣這些產品的工作人員答復都很模糊,只是說對平衡身體酸堿有益,但始終沒有得到酸堿體質致病的真正原因。10月15日下午,記者隨后就此問題咨詢了市立醫院以及青醫附院內科方面的專家。記者得知酸堿體質并非導致生病,而是人們患病后體質變化的結果,而且很多人說體內太“酸”易得腫瘤是危言聳聽。
據介紹,人體各個組織液體的酸堿度不同,一般都用pH 值來衡量。“商家雖然是打著‘酸性體質’的這個概念牌,但要說治病,是把因果關系弄亂了。大多數人,體質酸堿程度都在正常范圍,這是因為人體本身有自調機制。但是由于一些人吃藥不慎,或者是自身病態,才會導致人體機制紊亂,因此酸堿度失衡是個病變的結果。”一位市立醫院的內科大夫向記者舉例介紹:“比如一位市民過度肥胖,或者是患有糖尿病,再或是腹瀉得很厲害,這種人的新陳代謝改變了,身體才變‘酸’。因此市民不必太過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