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哈努克儒雅謙和,人緣特別好。當時我們這里有很多小姑娘,都來與他合影。她叫趙莉,說起她來,我印象可太深了。當時我們是客房的,她是餐廳的。本來是我們要與西哈努克合影留念,不知道她從哪里得來的消息,拼命往這跑。我們都擺好了姿勢,老遠就聽見她大喊一聲,‘黃經理,等等我!’現在從照片上可以看到,后排有一位年輕女孩,難抑臉上的興奮,正往前湊,就是她。”
——黃潔拿著這僅有的一張照片,談起
“年輕風度翩翩,老來精神矍鑠。在二浴,與公主牽手散步、游泳,倆人形影不離。西哈努克喜歡游泳,周恩來當時曾特別囑咐:‘服務要萬無一失’。西哈努克親王在青島的這些日子里,基本上每天都要來海邊游泳。1972年他第一次訪問青島時是住在附近的迎賓樓,得知他喜歡游泳,二浴也專門建起了一座木制更衣室和木制小房,供他休息使用。”
——提起西哈努克,青島市檔案館的一位老工作人員這樣回憶,如今,更衣室早已變成一排藍色小房子。
“西哈努克和廚師們的關系,要比其他服務人員還要鐵。他有個習慣,喝八寶粥要把豆子、果子等去皮去核,然后全部打成粉。認為這樣喝起來口感更好,營養也易于吸收,更認為對一天的生活能起到幫助。說起青島海鮮,西哈努克最喜歡吃啥?蔥燒海參!當時精選膠南海參,發到30厘米左右,然后用大蔥爆炒,特別有彈性,口感脆爽。西哈努克親王每次來,都要點這個菜吃。”
——已過花甲之年的殷順章,當時擔任八大關賓館的廚師長,如此回憶說。
A 她孫子的玩具,是當年“親王贈禮”
“西哈努克靈柩已抵達首都機場,儀仗隊一直護送登上專機,在中國外交史上是史無前例的……”10月17日中午,伴隨著電視上的這條新聞,市北58歲的黃女士流下眼淚。在她看來,西哈努克并非一位夠不著的偉人,而是像鄰家老人一樣和藹、慈祥。1972年、1989年親王兩次做客青島,她作為八大關賓館一名服務人員,交了個“親王朋友”。“老人隨和人緣好,還為我們準備禮物,他走了,我挺難過。”
今年58歲的黃潔,家住市北區洪山坡,她的小孫子特別頑皮,才2歲1個月,就愛跑過來跑過去。手里握著一個“空竹”模樣木制工藝品,在地上連跑帶滾。
“乖,來奶奶這里,這是西哈努克老爺爺送的,摔壞了可不行。”小家伙聰明地眨眨眼睛,吐著舌頭把“空竹”扔給黃潔,一溜煙又跑了……黃潔找來抹布,一邊細細擦拭,一邊回憶說:“1989年夏天,西哈努克帶著訪問團來青島。我當時是八大關賓館客房部的經理,負責他房間的安排、打掃等工作,和這位老人有過幾面之緣。他之前來過青島,也是住在八大關,感情很深,為我們的一些服務人員都準備了禮物。這個小木杯,就是當時他送我的。這是一種特殊的柬埔寨木材,質地特別硬,小孩摔了多少次都沒事。”
“23年了,家我們都搬了五六次。原來上面還有個木碗,可是搬家的時候弄丟了。我后悔不已,就讓愛人把這個木杯珍藏在酒柜里。小孫子特喜歡它,比奧特曼玩具都親。說來也是緣分,這小木杯成了小孫子的最愛,而我兒子小時喜歡的玩具,也是西哈努克送的。西哈努克在1972年第一次來青島時,曾送給我一件柬埔寨傳統服裝紗籠。方格上帶花紋,那邊天熱,人們喜歡穿紗籠,一裹很方便。我兒子沒見過,拿著當童話里的‘魔毯’了。”
B 因緊張熨壞西服,卻與親王交了朋友
談起西哈努克,黃潔說:“一般人看來,外國元首都是高高在上。但實際生活中,我們發現他是一位儒雅又細心體貼的老人。想想很感動,人家來青島,還能想到給我們這些服務人員準備禮物。”
黃女士翻遍影集,找到一張“壓箱底”的合影。照片還算清晰,1989年6月,山海關路9號樓,當時任客房部經理的黃潔與西裝筆挺的西哈努克,以及他的太太、氣質優雅的莫尼列公主合影留念。“西哈努克給人的感覺很注重儀表,他夫人更是美人,我們負責照顧生活起居,可以說壓力不小。”
“當時只有我能打開西哈努克房間的門去打掃,照片上的我還有些害羞,心里緊張得很。有一次西哈努克請我把他的一身洋西裝熨一熨。那時候根本沒有電氣熨斗,都是烙鐵的。我一緊張,把他的西裝給燙壞了……當時我很害怕,可沒想到,西哈努克一臉輕松,雙手合十,笑瞇瞇地看著我,點點頭說:‘沒關系啦,辛苦你了。’我當時特別感動,雖然是只言片語的交流,但讓我發自內心地敬佩他。”
黃潔手上的這個木制小杯,就是西哈努克為了感謝她幫忙熨衣服,而特意送給她的。“他對我們每一位服務員、廚師、工作人員,都像朋友一樣,輕松地聊天,一點沒架子。
如果說1972年他第一次來青島,我對他的第一印象是隨和,那么這次的經歷,就讓我感覺他就像鄰居的老人。雖然是長輩,但對年輕人很照顧,很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