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被動應對為主動引導
機制變了,立足基層抓源治本
不僅僅是被動的維穩,而應該是主動的服務;不僅僅是應急的辦法,而應該是長效化的機制,從源頭上、根本上、基礎上搞好社會管理。
回眸十年,這樣的共識日新其景,這樣的努力未曾停歇。
基層,是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主戰場,也是社會管理的重點、難點。
這樣的尷尬不是沒有:街道辦事處職能“錯位”、居委會職
黨的十八大代表、貴陽市委書記李軍說,居委會本來是城市基層的自治組織,卻承擔大量政府行政事務,變成了“準政府”,自治功能弱化,有的每年承擔政府職能部門安排的任務達200余項,“淪為”辦事處的一條“腿”。
突出基層在先,從基礎上夯實社會管理,是十年探索的亮點。
這樣的改革難稱“率先”:今年,貴陽市撤銷所有街道辦,建立新型社區,推動公共管理服務下沉。
黨的十八大代表、貴陽市碧海社區黨委書記崔向前說:“以前都在抓經濟,現在基層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后,我們沒有了招商引資任務,專注于百姓需要什么服務。”
十年孜孜以求,各地實現工作機構下設,工作力量下沉,工作重心下移,人、財、物向基層傾斜,基層社會管理呈現出“職能聚合、精細服務、多方聯動”的特點。城鄉社區,穩步邁向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平安和諧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抓穩定,重在抓源頭;抓源頭,重在抓決策。
這樣的爭議時有出現:延遲退休年齡議題引發不少網民反對。
這樣的否決漸成常態:四川遂寧市中國西部現代物流港園區在招商引資過程中,通過穩定風險評估,毫不猶豫地否定了一些大項目。
10年來,“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成為熱詞。作為矛盾糾紛化解的首要環節和第一道防線,它為決策系上了一道“安全帶”,可有效防止因決策、項目的倉促上馬給社會穩定留下隱患。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已在全國鋪開,所有省區市和地市州盟都建立了風險評估機制。去年以來,全國共評估直接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事項5萬余件。
圍繞加強和完善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各地各部門探索建立了一批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加強社會矛盾源頭治理,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生是社會管理之基、和諧穩定之本。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需要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來思考和謀劃,不能簡單地就事論事,就管理抓管理。
“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保證人民過上更好生活”——堅持以人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十六大以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鮮明特色。
這樣的報告溫暖人心:10年,就業新增人口過億、城鄉居民收入增長1.8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全覆蓋、全民醫保體系初步形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
這樣的措施讓人期待:調整利益分配格局,縮小城鄉差距,填平社會鴻溝,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堅持民生優先,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回應老百姓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從源頭上改進社會管理。這是社會管理的演進邏輯,也是時代發展的動人圖景。(記者 禹偉良 孔祥武 申琳 汪志球)
上一篇:10年宏觀調控彰顯中國智慧
下一篇:十八大新聞中心將開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