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以來,青島市民王先生被一塊兒地搞得挺興奮。他跟朋友閑聊時得知,在嶗山枯桃社區有一塊大約600畝的山地,目前,山地還空著。“這么塊兒地空著真可惜,我能否用它經營點什么呢?”后來,經過長達一個多月時間的考察,他打算投錢建一個農莊。近日,記者調查了解到,包地走“種地路線”的城里人如今不在少數。其中,不但有個人去農村承包土地,還有企事業單位以及商會等組織下鄉包地的。相比城里人下鄉包地,部分
????雖然眼下城里人下鄉包地顯得紅紅火火,也有農莊經營得確實不錯。可是,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因為農莊的所有者不同,經營也出現了“天壤之別”。在記者調查的3類農莊中,個人承包土地搞養殖的,一般都因銷路問題而顯得舉步維艱,有的不得不轉手或直接放棄;而企事業單位包地建成的“私家菜園”,由于銷路有保證,經營得非常紅火。相比這兩種形態,剛剛出現的商會、協會投資建農場則給農場經濟開辟了一條經營新路。
????城里人的盤算
????600畝山地,拿來干點啥
????王先生是青島人,現在在島城做建材方面的生意,大概一個多月以前,他認識了一位嶗山枯桃社區的朋友。“朋友告訴我,他在幾年前承包了 600畝的山地,現在山地還一直空著。”王先生說,他的朋友說,由于地一直空著,如果王先生愿意做點什么,就可以拿去干。
????朋友的一席話,讓王先生心動了 ,枯桃社區距離市政府不算遠,如果用這片地建一個農場的話,是不是能吸引不少人。“這塊地有大棚、有平地、有山地,還有池塘,我感覺非常好,可以搞綠色種植,也可以搞垂釣。如果搞活動的話,還能吸引不少人。”王先生說,他第一次去,就被那塊兒地吸引了,“本來我是打算建個農場的,可是這塊兒地基礎設施不行,通往這里的道路還沒有硬化,也沒有圍墻柵欄,甚至需要自己來建房子居住,如此一來,投入會非常大。”
????顯然王先生十分動心,隨后,他就開始了考察之路,即墨、膠州、平度,甚至是煙臺的萊陽,他都去了。
????“他們給我的建議是,可以考慮,但是投入恐怕會不小,如果我的產品有銷路的話,可以適當投入,然后陸續產出。如果經營不錯的話,可以考慮邊產出邊投入。”王先生說,一路考察下來,他認為在枯桃建農場有市場,“離市區不遠,可以搞菜地認領,也可以搞農家宴,還可以搞親子活動等。”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其實,城里人返鄉租地、包地搞養殖的還不在少數,特別是在眼下蔬菜因為農藥殘留問題而受影響的前提下,有機菜成了這些人下鄉包地種菜的動力。
????記者調查
????農民斷層,大量土地待外包
????既然有不少城里人下鄉包地,就證明農村應該有部分農民放棄了土地。根據記者的了解,下鄉包地的城里人,一般包地面積都在100畝以上,有的甚至達到五六百畝,這也就意味著,要有幾十戶的村民一起放棄種植。而且,這幾十戶村民的土地還要連成一片。
????“這不是什么難事,反而是想找到地鄰居(就是土地相鄰的人)比較難了。”平度市張舍鎮肖家村村支書肖培友表示,由于種地的成本較高,收益較低,不如外出打工或經商賺錢多,所以大多數村民都放棄了土地。“即便是有人在種地,也是邊打工邊種地,要找純種地的農民,現在幾乎看不到了。”
????同時,肖培友告訴記者,目前在村里種地的都是40歲以上的村民,“40歲以下種地的幾乎看不到了,畢竟,他們隨便干點什么都比種地賺錢多。特別是今年白菜、蘋果滯銷,農作物都賣不上價錢了,種糧食收益少,所以很少人種了。”
????除了肖培友之外,鄰村的東南營村村支書張永樂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為了說明為啥年輕人不種地了,農民出現了斷層,張永樂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種糧食為例,每年除去種子、化肥、農藥,一畝地一年的收入大概是2000元,這還得是在風調雨順的情況下,如果種蔬菜等經濟作物,在行情還正常的情況下,一畝地一年也就能賺五六千元。相比種地,一個女性年輕勞動力隨便進一家工廠,一個月的收入就有2000多元,一年干10個月,就能賺2萬多元。而一個男勞動力在城里就算是干建筑,一個月至少能賺4000多元,一年下來能賺5萬元左右。加起來一個家庭,一男一女兩個勞動力一年能賺7萬多元,而這兩個人種3畝地,無論如何都賺不了這么多。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即墨、膠州、平度等地出現了大片良田等待外包的情況。在肖培友和張永樂的幫助下,記者隨機采訪了 10位村民,他們幾乎給了記者一樣的答復,“包我的地?沒問題,按照市場價就行。”根據記者的了解,在平度張舍鎮,一畝地的年租金是1000斤小麥,現在小麥的價格為一公斤兩元左右。也就是說,包地的人每年按照每畝地1000斤小麥的價格支付給農民租金即可。
????業內分析
????看起來紅火,銷路才是關鍵
????在記者的采訪過程中,遇到了正在為自己的農場找東家的劉作先,“我轉讓并不是因為經營方面的問題,而是因為我的年齡問題,我已經63歲了,還有別的打算,所以忍痛放棄了農場的經營。”
????談起農場經營,劉作先說,在土地將再次聚集在少數人手中的時候,經營農場許是大勢所趨,“在不久的將來,農場肯定會大量的出現,中國的土地經營也將進入集約化時代,機械化時代。當然,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也在所難免。”
????當然,現在很多人也看到了機遇,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到農村包地。根據劉作先的了解,目前到農村包地的更多的還是企事業單位。“有的單位是為了給員工發福利,有的單位是為了搞噱頭賺錢,而有的企業的原因更加直接,拿就是為了圈地。”據了解,島城有不少餐飲行業,也包地進行特色種植、養殖,并由此帶動餐廳的生意。
????“其實,個人搞農場也不是不行,只要做好銷售就行。”劉作先并沒有否定個人承包農場這種行為。“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其實,企事業單位的農場搞得紅火,主要是他們的銷路好。首先,他們的產品多數賣給了內部的員工,所以說,如果能剩下一少部分他們也可以高價出售。畢竟,他們有了員工購買力,就能保本,也不擔心銷售不出去。同樣是因為能保本,他們敢于宣傳。”
????而對于協會經營農場的新模式,劉作先表示,這同樣是因為銷路有了保證,而且在銷路有保證的情況下,還能有新的發展。“其實,那并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農場,而更像一個休閑莊園。”
????在采訪的最后,劉作先給記者說了一句話,“農村的農場經濟是必然之勢,現在農村的年輕人離開了土地,但是,會有更多的城市年輕人到土地中去。”
????延伸閱讀
????城里人下鄉種地有風險
????城里人下鄉已成潮流,但“妄動”的結果可能就是虧損。業內人士認為,經驗和技術的缺乏及對銷路的考慮過少都會成為城里人包地失敗的原因。
????任何作物的耕作、播種、管理都有特性,不同的水土條件對作物的影響也不一樣。要種出高產量高品質的作物,必須具備過硬的技術和一定的經驗。承包土地前一定要進行必要的市場調查,了解市場需求、價格走勢。此外,要盡量爭取下種前簽好訂單或是瞄準市場,做到以銷定產,把風險降到最低。
????青島社科院研究員郭先登說:“當‘地主’要有詳細的計劃,還要有耐心,不能著急,有的項目,比如種樹,資金回收周期比較長。”他介紹說:“還有很多城里人對農村的土地流轉政策心有疑惑,不敢下手,錯過時機,因此賺不到錢。”
????“城里人到農村,在資金和知識結構方面比農民有優勢,往往也有著先進的管理理念。”青島大學經濟學院博士張宗強說,很多有管理經驗的城里人正在尋找新的投資渠道,目前相對便宜的土地投資成為城里人的“新寵”。“大多數農村人習慣了自耕自足的生活,對于集中化經營不甚了解,并且融資無門,雖然種了多年的地,但要想成為一個幾百畝地的‘農場主’,難度非常大。而城鄉之間人才和資本的對流是一種趨勢,農村有資源、城里人有資金和管理經驗,兩者可以實現很好的互補。”張宗強說。
????不是農場都賺錢,也有瀕臨倒閉的
????有人對農民手中的土地垂涎欲滴,而擁有土地的農民卻因為沒有規模化經營而視土地如“雞肋”。在眾多城里人紛紛下鄉包地的大潮中,是不是每個包地的人都賺得盆滿缽滿呢?他們當中又有哪些困惑呢?
????根據記者調查,目前下鄉包地的主要有3類:一類是個人,這類人就是純生意人,他們下鄉包地,種植農作物,農活靠聘請的農民干,而賺錢的地方就是銷售農產品;第二類是企事業單位干農場,他們一般都種植有機蔬菜,并搞野生養殖,產品多數靠內銷,少數銷售到市場上去;第三類是商會、協會搞的副業,因為商會、協會都有固定客戶群,而這些客戶對蔬菜及肉食的要求較高,他們就可以固定供應,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銷路。
????個人承包4年,賠了4萬
????“快干不下去了,現在地里有6噸的紫薯沒有銷路,地里的5000只散養公雞也等待銷售。”11月10日,記者采訪市民張先生時,他顯得一籌莫展。“每當到了收獲的季節,我總會找到我的好朋友,畢竟,我以前是干企業的,有不少干企業的朋友,讓他們幫我消化消化,當福利發,現在我真的都不好意思再去找他們了,我打算在近期把農莊轉出去。”
????張先生的農莊在萊陽羊郡,大小差不多40畝,“我是2008年的10月份承包的,這里是我一個戰友的老家,他當時告訴我,在這里包地每畝地只需要400元錢,我心血來潮,就承包了。”
????張先生說,他當時的想法非常好,隨便在地里種點什么東西,然后養點雞鴨鵝,或者說是養點豬都行。“我當時想,反正我的都是散養,地里種農作物,田間養家禽應該可行。”
????可是,真正干起來之后,張先生才發現,“不是那么回事”。他說,包地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地“圈”起來,“開始的時候,我還想著拉圍墻,可是,算了算我這么大塊兒地光拉圍墻就得花費幾十萬,后來就拉了柵欄,這還花了好幾萬。”他說,之后就是基建,“總得有個房子吧,還得有水有電吧。”
????張先生說,幾年來,他也想過好多的活動,他也想著拉著市民到地里去搞活動,可是,因為太遠,他免費讓別人去,都很少有人去。除此之外,他還想著和別人合作銷售農產品,“可是,農產品利潤太薄,和人合作,再加上長途運輸,利潤更是少得可憐。”
????4年下來,張先生陸續投入了二十五六萬,幾年下來,他所有的收入是22萬,也就是說,如果不算基建的話,他賠掉4萬元錢。“我有意向轉讓,也想著把這些基建設施折成錢算進去,不知道有沒有人愿意接手。”張先生說,之前也有人表示過可以接手,“但是,他不愿意為我的基建設施埋單,他說,那是應該配備的。”
????企事業單位的“私家菜園”,很紅火
????記者獲悉,島城一家企業在即墨市店集鎮有一個占地90畝的農場。由于“不差錢”,這家農場已經形成了規模,也形成了良好的生產銷售鏈條,這家農場不僅有種植區、養殖區,還有休閑觀光區和辦公接待區。
????這家農場的種植區包括冬暖棚種植區 、春暖棚種植區、大田菜種植區等區域。冬暖棚共5座,春暖棚2座,大田菜種植區占地面積為13000余平方米,大量產出有機蔬菜,產品包括西紅柿、黃瓜、茄子、生菜、辣椒等幾十個品種。
????養殖區包括養豬區 、養雞區 、養鴨鵝區。養豬區建有兩座豬舍,建筑面積約 600平方,規模飼養可達到400~500頭,養殖品種包括“英國大白”、里岔黑等;養雞區占地面積約為2000平方米,分飼養區和散養區。籠養蛋雞規模達到8000~10000只,散養區規模達到3000只左右,品種有羅曼蛋雞、瑯琊雞、烏雞、蘆花雞、元寶雞等;養鴨鵝區,水塘養殖規模達到300只。
????休閑觀光區由假山噴泉、觀光長廊、垂釣湖、荷花水道等景觀組成,相融在生態農田里,景色別致。造型獨特的假山水池、清澈明亮的人工湖、整齊排列的蔬菜大棚、原木搭起的長廊、磚砌小路、生態農田,徜徉在這里呼吸到的是田野的氣息,感受到的是自然的魅力。管理人員說,在夏季,這里將更加迷人。葡萄爬滿長廊,荷花相映水間,田間瓜果飄香,稀特蔬菜讓人大飽眼福。游走在觀光長廊里,有遠離塵囂的寧靜,有沁人心脾的芬芳。而配套的辦公接待區 ,由兩座辦公樓組成,用于辦公和接待會員。
????據了解,這家農場歸屬島城某企業所有,農場的最大任務就是給企業內的領導和員工供給有機蔬菜和肉食產品。由于產量大,他們的有機農產品采取“會員制”的銷售模式,不進超市,不進商店,由田間直接到百姓餐桌。
????從他們的經營情況上,不難看出他們生意的紅火。與張先生相比,他們的產品顯得銷路更好。
????協會搞副業,開辟農莊經濟新路
????與前兩家農場不同,青島市單縣商會在平度的農場也開始了經營。“我們商會有自己的基金,我們就用這筆基金創業,我們認為在土地稀缺的今天,經營農場應該有著不錯的前途。”農場總經理尹衛民說,他們的農場將建成種植、養殖、旅游、休閑為一體的項目,“到時候,我們農場不但往外賣農產品,還會接待來自城里的休閑人群,吃農家宴、干農家活、住農家院。”
????尹衛民說,他們的農場目前占地是200多畝。另外,他們還有上萬平米的加工車間,“不管是農產品,還是養殖產品,我們都做好了深加工的準備,當然,這200多畝的包地面積也是初步的包地面積,目前我們還在和村里協商,希望他們能把附近的150畝再包給我們。其實,這也不是最終的目標。”
????在同記者的交流中,尹衛民充滿了自信。當記者提到,張先生因為沒有銷路而不得不打算放棄時 ,尹衛民說,他不擔心銷路,“我們是商會,商戶里的都是中小企業主,僅僅是他們的消化能力就不容忽視。比如說,我們初步打算散養8000只雞,3個月后全部出欄,出欄后,我們不用上市銷售,可能在商會里的10多家企業就能全部銷售完畢。”
????尹衛民介紹,他們商會之所以要搞這個農場,開始的時候,并沒有打算這個農場能賺多少錢。“我們只是想著把這個農場當成商會的活動地點,可以經常組織商會會員到這里來休閑,當然,只要會員來了,就少不了消費,也會帶走某些農產品。根據我們的調查,我們的會員,也希望有一個這樣相互交流的機會和場所。所以,我們就建了這個農場。”
????在記者的調查中,這種農場的經營方式是最后出現的,也是最有目的性的,因為他們在種地之前就找到了產品的去處,這也正好和張先生到處找朋友銷產品的窘境形成鮮明的對比。不得不說,這是一條農莊經濟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