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人員給病房里的老人喂飯。
“我是這情況最好的,其他在這住的病人都不能說話、不能動,大小便都不能自理了。真是難為了這里的醫生護士了。”11月14日,記者走進市南區人民醫院醫療專護病房,74歲的宮佩旋老人瞅著為自己忙前忙后的護士說。在這里,除了給老人治病外,還要照顧他們的生活,40名醫務人員照顧著41個病人,但工作強度仍然很高,既要護理又要治療觀察,工作強度是普通醫院病房和養老院的疊加。
專護病房里一住就一年
今年年初,市南區人民醫院大力氣投入裝修,新的醫療專護病房投入使用。74歲的宮佩旋隨后住了進來,她當時做了一個手術,右腳不斷腫脹,經檢查是靜脈回流障礙導致的,她那時就從家搬到了這個專護病房。沒想到在這里一住就是一年時間。“醫生、護士對我可好了,把我當成自己的家人一樣照顧。”宮佩旋說,當時她的腿太嚇人了,即使自己的家人看到了都不敢靠近,但是護士每天都幫她上藥、護理,雖然后來病情緩解了也能回家,但她還是選擇在這里繼續住下去。
比宮佩旋還嚴重的病患,在市南區人民醫院的這個醫療專護病房內還有40個。2011年,本市決定在公立醫院內試點成立針對有長期醫療需求的、無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病人進行醫、護、養結合進行統籌結算的醫療專護病房,并確定市南區人民醫院成為首家試點醫院。今年,專門設置的醫院專護病房改造擴建成當今的規模,現有床位64張,醫務人員40名,差不多一個病患配一個醫務人員照顧,比例相當高。
“我們這里的工作人員等于是干了兩倍的活。”該科護士長汲芳介紹,他們這個科室不僅要承擔醫院普通科室對老年病號的病情監控、治療,還要承擔臨終關懷類養老院對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翻身、喂飯等重體力活。
老人過生日送上“生日花”
雖然護理在這個科室占了很重要的工作,但是醫療專護病房還是主任負責制,醫生對病人的病情最有發言權。當日值班的醫生是齊學偉,他在這個醫院工作三年,后來成立這個科室被調了過來,“都是老年病號,更多的是照顧他們的病情,日常的健康管理。”在這個科室最常見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骨質增生疾病、內分泌疾病及外周血管病變、消化系統疾病,都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治療起來都要格外用心,像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要進行24小時心電監護和動態血壓監測。
照顧的時間長了,醫務人員都拿這些老人當自己的家人。在護士站的日歷上,記者看到這個月17日是一位老人的生日,這一天被重重地標記出來,“每個老人過生日,我們都會送上一盆花作為禮物。”該科室副護士長王麗說,每位老人入院后他們都會詢問老人的生日,很早他們就會為老人籌備,起初他們會為老人準備生日蛋糕,但是大部分老人不能進食或有糖尿病不能吃蛋糕,他們又給每位老人準備了一盆鮮花作為禮物,“老人看著這些勃勃生長的綠葉紅花心情也會很好,他們都很喜歡。"
把老人當親人,最揪心“送別”
把老人當親人,最難過的就是老人離世。據了解,從市南區人民醫院醫療專護病房正式接診開始,迄今為止共收治病人152人次,現有住院病人41人,不少老人在這里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老人很多都是晚上走的,晚上值夜班的醫務人員最揪心了,不知什么時候自己熟識的老人就會出現病情變化。”
嚴萌婷以前在該院實習,畢業后就被分配到了醫療專護病房。“以前這有位老人,人特別好,還經常跟我們開玩笑,有他在的病房都是笑聲。”嚴萌婷說,這位老人是位知識分子,還會說英語,有時候就會跟醫務人員說英語逗大家開心,性格特別好。老人走的那天晚上正好是嚴萌婷值班,“心里特別難受。”她通知家屬來醫院,自己幫著把老人送走,忙忙活活一晚上沒停下。第二天,嚴萌婷再進這個病房時感覺空落落的,“就感覺沒有了老人的聲音,整個房間都空空的。"
市醫保中心給病人“開小灶”
“說實話,在這個病房工作強度大,但很多人都選擇留下來,因為跟老人有了感情。”汲芳說,除了工作人員的熱情付出外,市、區兩級衛生局,都給予了大力的幫助。據了解,該醫療專護病房開創了在公立醫療機構開展醫、養、護結合的新住院模式;市醫保中心開創了對醫療專護病人獨立包干結算醫療費用的新統籌模式。
據了解,這種新型的統籌模式,在原先普通的醫保報銷模式上,又重新設立了護理基金,用于針對長期臥床不能自理、但病情相對穩定的患者,進行醫保報銷。“這些老年病人在普通的醫院診治完了之后,雖然病情穩定了,但是他們身上還滯留胃管、尿管,需要定期更換,或者是氣管切開、傷口、造瘺口等需要護士專業護理。這些病人無法回家或去養老院,來我們這可以得到專業的醫療護理和生活照料。”據了解,今年7月1日市醫保中心又出臺了新政策,針對這部分老人,在市南區醫院這樣的二甲醫院中進行醫療專護,每日的收費標準為170元,報銷目錄中的項目,患者只需負擔醫保規定的自費比例即可,每月所需的費用不多。
■鏈接
不出社區享三甲醫院服務
讓城鄉居民“病有良醫”,市南區政府、市南區衛生局邀請青醫附院、市立醫院及市精神衛生中心的學科帶頭人或資深專家,開展了“名醫進社區活動”,讓市民在家門口享受到省、市級醫院專家服務、解決社區居民診治疑、難病癥的要求,而且享受一級醫院收費,三級醫院服務。
據了解,名醫進社區活動開展以來,專家坐診456次,接診患者1946人次,居民不出社區就享受到三甲醫院的服務,能及時對疑難雜癥給出明確的診斷和建議,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患者就醫難的問題。同時,專家們還對社區醫生進行了專業指導和培訓,規范培訓及講座32次,參加人員1100余人次,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整體醫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