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被放入水中的“蛟龍”號
進入選拔環節后,付文韜和其他候選者一道經歷了苛刻甚至嚴酷的各種測試。
“印象最深的是抗壓測試,把候選者關進高壓氧艙中,艙內壓力設定成相當于18米水深的水平,必須在里面撐45分鐘才算合格?!备段捻w說:“在高壓的環境下,耳膜一陣陣劇痛,差一點就受不了了,還是咬牙挺了過來,但很多人在這個環節就被淘汰了?!?/p>
2006年的圣誕節,付文韜接到了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打來的電話,告訴他已經通過了選拔。正坐在床上看書的他把書一扔,在床上又蹦又跳,歡呼了許久。
隨后的2年多時間里,付文韜與另一名潛航員唐嘉陵一道接受了復雜而系統的潛航員培訓。從船舶、液壓、機械、電子和潛水器材等基本理論課程,到“蛟龍”號各個部件的原理、構造,兩人學過的教材摞起來足足有一米多高。
2010年6月,“蛟龍”號在南海小試牛刀,付文韜作為潛航員下潛7次,深度達到3759米,并首次在海底采集到深海大型海參標本。不僅如此,通過自己摸索總結的海底“之”形、“回”形搜索方法,付文韜兩次成功駕駛“蛟龍”號完成海底目標搜索及作業任務,證明了“蛟龍”號海底高精度搜索作業的能力。
也就是在這次海試中,付文韜突然接到了父親突發急性腦溢血的消息。一邊是進入潛水器關鍵時刻的海試,一邊是剛做完開顱手術、生命垂危的父親,在親戚朋友眼中孝順出了名的付文韜,只能趁著潛水器更換部件的空當,匆匆趕回家看了一眼昏迷中的父親,便又返回海上繼續參加試驗。
上一篇:張瑞敏談代表履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