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曾發現“超標”
酒鬼酒塑化劑事件的爆發,距離中國酒協排查白酒中塑化劑的要求整整17個月。
早在去年6月,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曾要求相關企業查清白酒中塑化劑的產生來源。
17個月之后,酒鬼酒總經理夏心國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時的確接到過中國酒業協會的相關通知,但排查工作沒有落實做到位。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中國酒協的“整塑”通知是在去年,貴州等地今年上半年掀起“整塑風暴”,該報記者今年5月在貴州茅臺鎮看到,不少酒廠將塑料的接酒桶換成了不銹鋼材質。
但由于酒鬼酒公司的基酒生產設備2008年前后已經更換成了不銹鋼材質,對于這一次排查,公司方面并沒有很嚴格。
“當年更換設備,不是因為塑化劑,那時也沒有塑化劑的概念?!本乒砭乒痉止苌a的總經理助理趙湖說,中糖集團入主酒鬼酒公司不久,從五糧液集團聘請了一批高管,包括分管生產的副總經理曾盛全。當時曾盛全提出,擔心塑料的接酒桶、輸酒管等設備會在酒中產生異味,因此將這些設備全部換成了不銹鋼制品。
夏心國也表示,由于主要的設備已經更換完成,所以公司一直覺得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據他透露,此次風波前,酒鬼酒也曾經做過一些“靜態試驗”,例如將一些塑料設備放在酒精中浸泡之后,測量塑化劑的含量。試驗的結果“有的含有一點塑化劑,有的超標了”,依據正是此前衛生部的標準。
這一結果公司方面沒有太重視,“一方面我們覺得這些設備都是食品級的合格產品,另一方面,質檢部門對于塑化劑的含量也沒有強制標準。”夏心國說。
“我們不準備再做這種試驗了?!毕男膰硎?,現在公司采用的是“笨辦法”,把涉及塑料的部分全部換成不銹鋼。
售價一度超茅臺
酒鬼酒的治理文化,與其發展歷程分不開。
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吉首酒廠,它是湘西的一家國有企業,后更名為湘泉酒總廠。
上世紀80年代,身為湘西人的知名藝術家黃永玉為酒鬼酒命名,并設計了獨特的外包裝。在黃永玉等文化名人的積極推銷下,酒鬼酒在北京逐漸走紅。
1988年起,湘泉酒總廠開始實施“承包制”,時任廠長的王錫炳,成為酒鬼酒歷史上不得不提的人物。他帶領酒鬼酒實現騰飛,并在1997年成功上市。
一位經歷過王錫炳時代的酒鬼酒高管稱,王錫炳非常有個性。他回憶,以前每到逢年過節,王錫炳都會殺幾十頭豬,在公司旁的空地上擺上幾十桌的宴席請員工吃飯,宴席結束之后每個員工還能分到幾十斤豬肉。
在酒鬼酒一位退休老干部的家里,新京報記者看到一份1993年的《廠務會議紀要》?!都o要》顯示,當時酒廠實行“全員風險抵押制”,廠級領導拿出3000元作為風險抵押金,中層干部1500元,職工1000元,若年終考核不達標,將從風險抵押金中扣錢。
1994年的一份《北京之行工作匯報》記載,當年3月,王錫炳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赴北京開會,與工作人員一起將酒鬼酒直銷進入北京飯店、京西賓館、西山管理處等十多個大賓館,還與北戴河二炮療養院簽訂了購銷協議,并抽出時間考察了石家莊市場。
“王錫炳把廠里的事都當做自己的事來做,是非常好的職業經理人?!爆F任酒鬼酒黨委書記、監事會主席的滕建新這樣評價。
據《酒鬼記》一書記載,1994年,湘泉酒總廠的產值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在那個時期,酒鬼酒是與茅臺、五糧液同一集團的高端品牌,售價甚至一度超過了茅臺。
1997年,憑借良好的業績表現,以及省政府的支持,酒鬼酒在深圳上市,融資4.2億元。
在不少酒鬼酒老員工的眼中,“王錫炳適合創業,不適合守業”。酒鬼酒上市之后,公司大舉擴張產能,并實行橫向發展戰略,陶瓷廠、淀粉廠、制藥廠等各種產業都有所涉獵,還斥資修建了湘泉大酒店。急速擴張的同時,企業的內部管理未能跟上步伐,恰逢白酒行業整體不景氣,酒鬼酒的利潤急劇下降。
2000年,湘泉集團的總應收賬款7億元,存貨達3億元?!毒乒碛洝窌蟹Q,在巨大的財政稅收壓力下,又因為承包期滿,王錫炳被迫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