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艾歧視”最近少多了
從根本上解決患者亂投醫還需要通過行政手段確立一個章程
昨天上午,市南區疾控中心在大潤發舉行以 “行動起來,向‘零’艾滋邁進”為主題的世界艾滋病日宣傳活動,現場兩千余市民在“反對歧視,為‘艾滋’留下您的承諾”宣傳板上簽字。說起醫療機構對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視和恐懼,市南區疾控中心主任劉鵬志坦言這種情況在今年前并不奇怪,但現在的確少多了,“一方面是醫療機構的內部宣傳教育,另外報紙等媒體的新聞報道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只要不是有心理問題的人,都能接受這些正確的醫學知識,醫生也是如此。”劉鵬志說,情況的好轉對艾滋病感染者來說是福音,但一些特殊的外科手術,不一定能及時找到愿意做手術的專家,所以就需要我們去動員,通過正常的工作流程和醫院交涉,或通過私人關系找專家,說清楚其中的利害,希望能幫這個忙,“只要我們去談,基本都會同意,有的是被我們說服了,的確知道艾滋病沒那么容易感染,另外也有一些人是抹不開面子,看在朋友的份上愿意幫助這些艾滋病感染者。”劉主任說,如果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還應該通過行政手段確立一個章程,讓艾滋病感染者不再病急亂投醫而被歧視,也不用為了看病而隱瞞自己的感染者身份。
記者從各大醫院了解到,手術病人在手術前都需要做HIV檢查,也是為了讓實施手術的醫護人員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但對于做急診手術的外科醫生來說,碰到需要馬上處理傷口的外傷患者,不可能等到HIV檢查結果出來再做手術,使他們在防范職業暴露方面少了一道屏障。為此市疾控中心做好了預防職業暴露的制度,一旦發生接觸危險,立即讓相關的醫護人員服用抗病毒藥物,一般是服用28天,這種情況下一般不會染病。(記者 陳珂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