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境域面積歷史最小
1949年6月 2日,青島解放以后,為迅速建立革命政權,確立革命秩序,使城市治安工作在短時間內得以恢復,遵照中共中央決定,青島市改為山東省轄市。原屬青島市的膠州灣北、西側的陸地及島嶼分別劃歸即墨縣、膠縣和膠南縣管轄。原嶗東、嶗西部分郊區建立嶗山行政辦事處,歸南海專區領導。1950年6月嶗山行政辦事處劃歸膠州專署領導。
“這是青島境域面積最小的時期?!敝苷桌f,這個時期,青島全市面積僅有210.65平方公里。截至2012年11月底,青島市內四區面積接近200平方公里,幾乎與1949年時的青島全市面積相當。
青島解放后,為配合城市接管,盡快恢復城市功能,青島市人民政府對區劃又作了重新調整。全市劃分為市南區、市北區、臺東區、臺西區、四滄區、李村區、浮山區。
另外,各區按其性質分為市區、郊區、農村區三種類型。市區為市南、市北、臺東、臺西四區,市南區為機關、學校、文化、外僑區;市北區為商業集中區;臺東區主要為私營工業區;臺西區為港口碼頭區。郊區為浮山區和四滄區。李村區為農村區,共轄自然村83個。
1958年七區三縣成型
第一個五年計劃勝利完成后,為便于農業支援工業,加強城鄉合作,1958年9月,中共山東省委決定,將原屬昌濰專區的膠南縣、膠縣,萊陽專區的即墨縣劃歸青島市管轄。全市為七區三縣,即市南區、市北區、臺東區、臺西區、四方區、滄口區、嶗山郊區和膠南縣、膠縣、即墨縣。
1961年3月,根據中央提出的國民經濟以農業為基礎,工業支援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方針,中共山東省委決定,將即墨縣劃歸煙臺專區,將膠南縣、膠縣劃歸昌濰專區。同時,又將即墨縣的城陽、棘洪灘、馬哥莊、河套、陰島五處人民公社劃歸嶗山郊區管理。同年 9月,經國務院批準,將嶗山郊區管轄的小管島劃歸即墨縣,青島市面積為 950平方公里。此次境域調整后,直至1978年青島市的境域未有大的變化。
1978年開始擴容步伐
1978年 11月,為加快農業的發展,加強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又將煙臺地區的即墨縣、昌濰地區的膠南縣及膠縣的大部分劃歸青島市管轄;將膠縣的鋪集、張家屯兩公社劃歸膠州。是時,青島全市總面積為 5966.1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為 244.4平方公里。
1983年8月,根據青島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本著積極發展多種經營,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農、工、商綜合經營,依托城市、服務城市的方針,經國務院批準,將濰坊地區所屬的平度縣和煙臺地區所屬的萊西縣自10月 1日起劃歸青島市管轄。全市區劃由此分為市南、市北、四方、滄口 、黃島五區及嶗山、即墨、膠縣、膠南、萊西、平度六縣,全市總面積為 10654.1平方公里。此次調整后的境域一直相沿至2012年11底。
1987年 2月撤銷膠縣設立膠州市 ;1988年 11月撤銷嶗山縣設立嶗山區;1989年 7月撤銷平度縣設立平度市、撤銷即墨縣設立即墨市 ;1990年12月撤銷膠南縣設立膠南市、撤銷萊西縣設立萊西市。至此,青島市所轄5個縣全部撤縣設市(縣級),成為全國第一個二級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