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加大對非機動車駕駛人和行人違法教育
公安部副部長黃明2日在京參加“全國交通安全日”主題活動啟動儀式時表示,將通過提高路口見警率、組織志愿者文明勸導等方式,加大對非機動車駕駛人和行人的安全教育,引導大家遵守交通規則、糾正交通陋習、消除安全隱患。
黃明表示,公安部已作出針對性部署,要求各級公安交管部門緊密結合新修訂的 《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的實施,堅持文明執勤、嚴格執法,服務群眾、改進工作,做文明交通的表率。要針對群眾反映的交通信號燈設置不規范問題,本著以人為本、公平效率的原則,兼顧各種交通參與群體的通行權利,科學設置信號,合理分配路權,不斷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科學化水平。
按照公安部部署,各級公安交管部門還將加強重點群體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完善對駕駛人交通安全終身教育機制,進一步嚴格駕駛人培訓、考試和管理制度。要深入開展交通安全宣傳“五進”活動,與廣大駕駛人結對子、交朋友,把安全教育和關愛服務措施送到每一位駕駛人身邊。
交通標志共有11類
記者從交警部門了解到,當前我國共有交通標志11類,分別為:警告標志、禁令標志、指示標志、指路標志、旅游區標志、道路施工安全標志、輔助標志、禁止標線、指示標線、警告標線、道路施工安全設施設置示例。 11類交通標志共包含近300個具體標志。
通過活動現場的調查記者發現,駕駛員對標志的認識普遍存在“偏科”問題,駕駛員比較關注或相對比較熟悉的是禁令類標志,對于輔助標志、警告標線、指示標線、道路施工安全等標志的認識則存在不準確,或”憑著感覺走“的情況。
“頭號殺手”背后的三大推手
每年21萬起道路交通事故,6萬余人死亡……中國疾控中心傷害防控室的監測數據顯示,在各類傷害死因中道路交通傷害已經成為我國人群第一位傷害死因。如何構筑安全的交通系統,已經成為全社會不得不面對的嚴峻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