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
“面子”公關和“圈子”消費
據介紹,島城的會所大概可以分為幾種主題:大企業辦起來用來公關和滿足內部需要的;小老板組織維持人脈關系和結交朋友的;商會開辦用來分享資源談生意和娛樂消遣的……無一例外,不少來這里消費的客人,尋求食物的美味只是很小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隱藏在背后的社會資源。當然,島城還有一些主題會所,有承接婚慶的主題會所,有主要用于結交同樣興趣的朋友的主題會所等等。
“其實,哪家比哪家做的飯好吃多少,還真沒有,關鍵就是在會所里能夠和什么人在一起,體現什么樣的身份和價值。”老任說。
“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圈子,他們都會到固定的地方消費,成為會員,許多生意都是在會所消費的過程中談成的。”一家會所老板張先生說。
十個會所九個虧損
“青島會所大部分都是賠錢的,收支平衡那已經算是最好的了。”老任目前管理著一家中等規模的私人會所,在采訪中,老任多次告訴記者,會所“全是靠著大老板養起來的。”會所本身的私密性、客戶的針對性等特點,制約著經濟效益的產生。“現在會所都是高端接待,沒人來的時候,都得空著,可人員和其他水電消耗卻停不下來。”老任分析。
養一個會所究竟要花多少錢?老任沒有給出準確的數。但他告訴記者:“我知道的一家會所,光場地租金一年就要300萬左右,再加上其他的支出,沒有 500~600萬,能養得起嗎?”
談成生意“虧損”也值
既然一直都在虧損,那為什么還要將會所堅持下去呢?陳先生是國內一款高端白酒的代理商,他的會所完全成了他的白酒推銷展廳。陳先生說,喝高端酒的客戶非富即貴,星級酒店吃多了,特色飯店吃完了,他們要的是私密感。
“為了推廣酒,一年光餐飲費要幾百萬,裝修個會所,讓圈子里的人在這里放開吃,放開喝放開玩,是一種生活,其實也是一種營銷。”陳先生說,“會所開久了,客戶喜歡喝什么酒,喝什么茶,有什么興趣愛好,都摸得一清二楚,這對于商人來說,都是成功營銷的殺手锏。”陳先生告訴記者,了解客戶的一個小習慣,也就更容易滿足他的需求,后面的生意就會好談很多。隨著他圈子里的人越來越多,做生意的渠道也多了。
就在上個月,他因為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單位一筆酒的團購就讓他進賬800萬。“這樣的買賣一年做兩筆,我這個會所還會差錢么?”
體驗
老別墅,美女,洋酒……
在一位業內人士的引領之下,記者有幸體驗了島城的幾家有代表性的會所。記者大致將其分為家庭型、商務型、奢華型等幾種類型。
家庭型吃菜現從盆里拔
在江西路一個小區的公寓樓里,乘上電梯直上10層,左手邊的一戶防盜門打開,就是一個家庭型的會所。會所不大,大約有120平米,客廳、洗手間、廚房一應俱全。廚師在在廚房里忙著,三個房間里已經有兩個房間坐滿了客人。
“兩桌都是朋友們,提前兩天訂的。每天只有三桌,所以很緊俏”。老板告訴記者說,提前預訂一是因為房間很少,二來客人們提前需要的菜品可以提前準備。“看看這些盆栽菜,水靈著呢。有芹菜、生菜、茼蒿、茄子,都是無公害的蔬菜,客人看好什么菜,可以當場采摘,新鮮進鍋。”這個特別受歡迎。
商務型建在自家店面樓上
老孫在市區東部開著一家高檔海產品專賣店,在他店的樓上,他為自己留了一層私密性很強的小會所。
會所一進門就是典型的一面酒墻。茅臺、五糧液是普通的常備酒,紅酒、果酒都是進口的。墻上的字畫裝飾,也都是國內名家的手筆,顯示著主人的品位。
“我這叫一邊吆喝一邊賣”。老孫說,自己的海產品都面向高端客戶銷售,慢慢形成了一定的高端客戶群。老客戶帶新客戶,他愿意請他們到會所里面吃吃飯,聊聊天。為了讓會所里的菜品合胃口,他特意聘請了在五星級酒店干過的大廚,采購的都是當天最新鮮的海貨。
老孫說,他的會所不對外營業,每年可能要為此支付300多萬的費用,但長期算下來,還是值得。
奢華型入會門檻20萬元
八大關里的一棟別墅,推開厚重的大門,厚厚的紅地毯上,身著旗袍的美女站立兩邊。會所大廳墻面都是大理石,燈飾、家具都顯示著與眾不同的氣質。會所的負一層是一個酒吧,大約能容納30~50人。吧臺里的各種名貴洋酒應有盡有,吧臺邊上一個專用的按摩房里有兩張高級真皮按摩椅。
菜單上,法國鵝肝、澳洲龍蝦、蒸龍蝦仔、黑松露燉水鴨 、南非網鮑……餐桌上,碗碟泛著金光,筷子銀光閃閃,大大小小的高腳杯擦得一塵不染。該會所負責人介紹:“我們實行嚴格的會員制。入會門檻現在是20萬元,更多的會員一次性繳納30萬元、50萬元會費,餐費直接從中扣除。當然也不是有錢就行,身份要相匹配。比如一定級別的官員和企業高管。”
問題
缺監管,無執照,難維權……
青島市市場經濟研究會會長尹煥三,也對青島會所的發展投以了關注的目光。在他看來,這樣一種現象的出現和發展,背后有兩個深刻的原因。“事實上,會所是經濟正常發展的產物。”尹煥三指出,伴隨著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檔次的提升,傳統的服務并不能滿足需要。“人們呼喚更加多元化的服務,集餐飲、休閑于一體,會所也就產生了。”在會所中既能放松又能兼談業務,很好地滿足了要求。
同時,會所的發展也與現代人追求私人空間的要求密切相連。“在一般的餐飲企業、星級酒店,不少人會感覺隱私沒有得到保障。”尹煥三分析,現在部分社會群體在消費過程中,尤其一些不為公眾所普遍接受的小眾娛樂消費過程中,提升了對私密性的要求,促使了會所的遍地開花。
而在會所如雨后春筍般崛起的背后,也伴隨著許多問題的出現。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島城有些會所甚至連價格單都沒有,漫天要價。就在記者應邀體驗的會所中,就有隨意報價的現象,服務員更是直接地說:“我們這兒都是熟客,沒有菜單。”很多會所是私人辦的,比較隱蔽,消費之后不開發票也成為了常事。“偷稅漏稅的現象還是存在的。”尹煥三說。即便是有的會所可以提供發票,但因為沒有營業執照,往往是通過其他途徑拿到的發票。
沒有營業執照,沒有衛生許可證,給經營者提供了空間,許多菜品能否保證食品安全不得而知,許多連帶問題也因此埋下了伏筆。
“有一些會所是私密的,不對外開放的,很難對其進行管理。”青島市工商局一位不愿透明姓名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山東德衡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龔新超律師也指出,會所特殊的經營模式,很難定性,這給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他提醒,若前去會所消費,還是應當保留相關消費憑證,以免日后難以維權。(記者 楊冰 周曉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