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灣大橋長虹臥波、
膠州灣隧道蜿蜒綿長、青島地鐵
一期工程全面開工、青島機場邁入“千萬機場行列”、環灣大道實現主線通車、“便利公路網”成了一小時經濟圈的輸血動脈、京滬高鐵拉近了青島與北京、上海這兩座城市的距離……十七大以來青島交通實現跨越式發展,隨著一橋一隧的建成通車,我市“海陸空”立體交通格局基本成形,城市空間不斷擴大。過去5年全社會完成交通建設投資700億元,交通運輸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成為我市交通發展史上投資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人民群眾受益最多的時期。
??? 郊區上“市里”更快了
家住即墨的宋大爺沒事就喜歡沿著204國道溜達,自從去年2月青龍高速開工以來,這條高速路的建設進展就成了他的牽掛,因為到2015年初青島段建成通車后,就將填補本市東部區域沒有南北高速公路的空白,青島主城區與其他區市將由現在的高速公路互通提升為直達互通,也就拉近了青島主城區與萊西、即墨等北部區域的距離。
記者了解到,青龍高速青島段工程,項目總投資約71億元,總工期約36個月。截至目前,工程路基填方和小橋涵投資均已完成全部工程量近20%,大中橋工程下部工程已完成全部工程量的28%,按照目前施工進度,將能保證2015年建成通車。
根據規劃,青龍高速公路全線南北貫通山東半島東部,建成后煙臺和威海實現高速公路直達青島主城區,將拉近煙臺與青島25公里、威海與青島10公里的距離,實現山東半島城市群城市之間的高速公路快速連通。
從8號碼頭駕車途經拓寬后的環灣大道,無需再過收費口,僅花15分鐘就能到達機場,這對于在機場附近上班的劉女士來說是件幸福的事情。到2015年開車回威海老家,經過青龍高速青島段,只要1個半小時就能到達,周末去黃島看望朋友,穿過隧道,沿著濱海大道一路暢通無阻……便捷的公路交通網,讓島城市民在路上的步伐越來越快,生活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經過5年的發展,我市重點區域交通網絡全面形成,現代化國際城市交通服務保障能力將顯著提升,其中,重點公路項目的竣工通車對青島市實現“一小時通達”起到關鍵性作用。5年來,膠州灣大橋、膠州灣隧道、青威高速、青蘭高速、青新高速、濱海公路南段等一大批重點項目建成通車,市域一小時經濟圈全面形成。
高鐵從半空穿越高速
在即墨馬山青榮城際鐵路施工現場,工作人員正在青銀高速路兩側架設橋樁,開通后的高鐵將從半空中穿越青銀高速等多條高速公路,其中要跨越青銀高速公路4次,青威高速公路1次,跨越既有膠濟鐵路線1次,最大跨度128米,主體施工明年年底前完成,2014年實現城鐵正式運營的任務。青榮城際鐵路通車后,將實現從濟南乘動車去威海、榮成,設計時速250公里的青榮城際建成后,最高時速可達300公里,這也是我國第一條非省會間城際高速鐵路。屆時,青島至威海將由4個多小時縮短至不足2個小時。
青島火車站作為膠濟線的起點,通過列車連接起外界。2007年4月18日8時28分,一輛時速超過200公里的動車組列車從濟南駛往青島,標志著建成通車百余年的膠濟鐵路已經開始進入“高速時代”。2010年,位于青島市膠濟線滄口站西南邊上的青島鐵路北客站開建,建成后將成為中國鐵路網一級樞紐站、山東最大的客運樞紐站,加速推動以青島為核心,向周邊城市輻射的山東半島城市群的形成。
就在青島鐵路北客站開建的同時,青島至榮城、海天至青島、臨沂至臨沭鐵路作為“三線一站”的三線同時開工,青榮城際鐵路與膠濟客專、京滬高速鐵路、青島至連云港鐵路相連,形成了山東半島與廣大內陸地區的快速客運通道,增加 鐵 路 密度,進一步提高膠濟鐵路客運競爭能力、貨運輸送能力。
省內首家“千萬機場”
2010年11月18日晚11時,隨著北京飛青島的CA1525次航班平穩降落,青島國際流亭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了1000萬人次,成為內陸飛赴日韓的重要中轉站、華東地區區域性樞紐機場、山東省龍頭機場,并正式跨入大型機場行列,成為全國第15家、山東省首家“千萬機場”。
青島機場完成現有機場航站樓建設、飛行區改造和貨運中心擴建三大工程,開通青島至洛杉磯空中貨運洲際航線、開通青島至法蘭克福首條洲際客運航線,未來的青島機場將定位于區域性門戶樞紐機場,機場周邊將建設空港城。新機場作為門戶功能的區域樞紐機場,已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正在選址中。
郊區實現公交全覆蓋
最近5年來,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全面實施,城市新增和更新公交車3708輛,環保車達到87%,結束“青黃公交不接歷史”,郊區實現公交全覆蓋。建成11處公交停車場,基本解決了公交車占路停放問題。琴島通卡服務領域不斷拓展,發卡量突破180萬張。農村交通環境發生較大變化,建成40個農村客運站,新改建農村公路4897公里,具備條件的行政村全部實現通油(水泥)路。
地鐵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后,常規公交網絡將繼續調整,形成以軌道交通和快速大容量公交為骨干、常規公交為基礎、出租車為補充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
青島港躋身世界大港行列
如今,島城第四代港口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基本確立。5年來,海港突破膠州灣內百年發展歷史,青島港躋身世界大港行列。《青島港總體規劃》、《董家口港區總體規劃》獲得批復后,董家口港區開發建設全面展開,成為西海岸藍色經濟建設新引擎。
加快骨干網絡向周邊延伸
記者了解到,今后交通運輸部門將以綜合運輸體系規劃為先導,不斷提升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地位。加快完善現代化公路網絡,實現公路由市域一體向區域一體突破。在加快建設青島世園會區域、藍色硅谷、西海岸經濟新區等重點突破區域路網、升級改造縣鄉公路網絡的同時,加快骨干公路網絡向周邊城市延伸對接。
“縱向”,加快建設青島至龍口高速公路、西部南北大通道等重點項目,貫通半島南北、溝通黃海和渤海、連接膠州灣和萊州灣。
“橫向”,加快建設青島開發區至諸城公路、青島萊西至平度公路等重要通道,對接魯中魯西、輻射內陸、服務沿黃流域。
“環灣”,加快建設第二條環膠州灣大通道——雙積公路,促進主城區、紅島、黃島等三城聯動、提升城市品質。
另外,加快新建董家口港區疏港公路,完善前灣港區集疏運路網,全面提升港口集疏運能力,發揮青島港的龍頭帶動作用。
把新機場建成運輸大樞紐
今后,青島港將逐步實現由世界大港向世界強港的突破。著眼于加速融入環渤海兩小時經濟圈、長三角四小時經濟圈,重點推進鐵路青島客運北站、青榮城際鐵路、青連鐵路、海青鐵路、董家口疏港鐵路等項目建設,實現半島城市群“一小時經濟圈”。通過對青島現有機場的挖潛擴容,優化機場空域網絡,支撐未來5—7年新機場規劃建設期運輸增長需求。新機場選址確定后,同步規劃建設與之配套的公路、軌道等聯系通道,努力把新機場建設成為綜合運輸大樞紐。
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
今年,青島重點開辟了主城區12條微循環公交線路,部分新建小區近10萬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不便問題;主城區與黃島實現公交零距離對接,即墨基本完成通村客運公交化改造。今后,將以創建國家公交都市試點城市為目標,統籌全域公交發展,加快建設多層次、快速、大容量公交系統,積極支持地鐵、輕軌建設。優化公交線網布局,以即墨為試點,推進縣域全域公交化,構建起城鄉一體的大公交網絡。規劃建設機場、火車站、長途站及地鐵站等多個城市節點“零換乘”公交樞紐站。有序實施公交車輛更新換代,積極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加快出租車為重點的客運車輛智能管理系統的應用,2014年世園會之前,高水平、智能化管理的客運車輛達到50%以上。(記者 吳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