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青島某軍港碼頭軍樂高奏,彩旗飄揚,為紀念海軍艦艇編隊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4周年,北海艦隊組織第十一批護航編隊導彈驅逐艦——青島艦,搭載1架直升機和攜帶輕武器、潛水、偵察、通信、防護等特戰裝備的10名特戰隊員,向社會公眾進行為期3天的開放活動。
開放3天市民有福
12月26日是中國海軍護航4周年紀念日,海軍決定組織部分執行過亞丁灣、索馬里海域
特戰裝備吸人眼球
昨日,青島艦上懸掛艦艇的最高禮節——滿旗迎接市民參觀,而參加第一天開放日參觀的市民也早已到達軍港碼頭門口等待。9時許,在青島港公安局30多名民警的指揮下,市民通過安檢后進入軍港陸續登艦參觀。高昂在艦艏的大口徑艦炮、艦橋前端的8聯裝防空導彈發射裝置、艦體中部的三聯裝魚雷發射裝置、艦尾飛行甲板上的直-9艦載直升機都成了市民眼中的大明星,紛紛與之合影留念。在機庫內放映的護航官兵驅離海盜的視頻,也讓前來參觀的市民大飽眼福。走下軍艦,在碼頭上站立著英姿颯爽的隨艦參加護航的特戰隊員,桌子上排著的一列槍械也讓市民們開始手癢。大口徑重機槍、榴彈發射器、國產輕機槍、狙擊步槍、沖鋒槍、無聲手槍等槍械前面圍滿了參觀的市民,一個個排隊等著拿起來比劃比劃,還有蛙人運載器、潛水裝具、潛水服、防彈衣也成了市民們向特戰隊員詳細了解的裝備。
超低氣溫難擋熱情
海邊的寒風異常刺骨,氣溫低至—6℃,但嚴寒沒有阻擋市民參觀的腳步,降低游覽的熱情。“從亞丁灣回來的護航軍艦,說什么也要來看一看。”站在青島艦舷梯口,做外貿生意的市民杜海艦對記者說。
在青島艦前甲板上,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先生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他時而凝視著雄偉的艦橋,時而撫摸著巨大的主炮,臉上的神情非常激動。這位老先生姓趙,上世紀70年代曾在海軍服役。“我們那時候駕駛的是獵潛艇,排水量才300多噸,噸位小、火力弱。現在我們的海軍真的是強大了,還派了那么多艘軍艦到亞丁灣去為商船護航。今年遼寧號航母也服役了,富國才能強軍,作為一名老海軍,我非常自豪!”趙老先生激動地說。
【人物】
四年老兵兩次護航
在青島艦艦尾的飛行甲板上,停放著一架國產的直-9型艦載直升機,它的旁邊站立著一位挺拔的軍人。他叫田國帥,2008年才從煙臺海軍航空工程學院畢業,但是在4年的部隊生涯中已經參加了兩次亞丁灣、索馬里護航。“我們是艦載直升機部隊,去年我們就隨馬鞍山艦參加了第八批護航任務,今年又隨青島艦參加了第十一批護航任務。”亞丁灣、索馬里海域雖然還沒到赤道的位置,但是已經非常熱了。“有一次我們做了一個實驗,把雞蛋打到飛行甲板上不到5分鐘就熟了,中午飛行甲板的溫度能達到90℃。”
【鏈接】
青島艦曾創多個“最”
2012年2月27日,北海艦隊首次派出水面艦艇兵力執行護航任務。在200天的時間里,青島艦、煙臺艦、微山湖艦共完成43批184艘中外船舶伴隨護航任務,驅離可疑海盜船只58批126艘次,解救遭海盜追擊中外船舶3艘次,救治中外船員4人,創造了中國海軍護航編隊任務時間最長、單架直升機飛行時間最長、編隊指揮所編成人數最少、訪問國家最多等多個“之最”,續寫了人民海軍執行護航任務新的篇章。遠征需要一流的戰艦,現代軍艦技術復雜、知識密集、造價昂貴,集中反映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工業水平和科學技術最新成就。
近年來,我海軍國產新一代戰艦密集下水,新型驅逐艦、護衛艦、導彈快艇、兩棲登陸艦……中國制造的海上“鋼鐵長城”蔚為壯觀。艦艇編隊亞丁灣護航、遠航訓練等遠洋行動實現了常態化。有人曾評價說,中國海軍近十年的航跡,遠勝過去的百年!(記者 王建亮通訊員 米晉國 王慶厚 張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