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12月30日訊 記者從青島市人社局獲悉,市人社局堅持心系百姓、真情為民的職業心聲和服務理念,著力打造惠民、利民、便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在2012年為老百姓做好九件實事,內容涉及就業、人才培養、社會保障、醫療救助等民生工程。
積極促進城鄉就業,新增就業25萬人
我市將就業目標納入市委績效目標考核體系,市政府與各區市政府簽訂責任書,將25萬人就業目標分解下達各區市,實行月調度和年終考核,加
市財政支付就業專項資金3.56億元。全市人力資源市場共舉辦招聘活動1432場,收集發布崗位信息40.4萬個;困難人員就業率達到97.6%。全市共發放創業補貼補貼2814萬元,發放小額貸款3.29億元,全市政策性扶持創業12563人。
對應屆大中專畢業生發放一次性就業求職補貼
為促進青島籍大中專畢業生充分就業,今年我市對青島籍畢業生發放一次性求職補貼。此次發放的一次性求職就業補貼政策,補貼標準高,覆蓋范圍廣,在全國范圍內尚屬首次,截至11月30日,2012年全市共為41208名青島生源大中專畢業生發放求職補貼2060.4萬元。
提高城鄉居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
2012年7月1日起,將我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從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10元,實現翻番。提標后,我市月人均養老金由147元提高到人均202元,參保率由2011年的95%,增長到目前的98.9%,2012年新增參保居民3.75萬人。
建立重大疾病和罕見病醫療救助制度
我市今年推出大病醫療救助政策,針對醫保統籌范圍外的自費費用與醫療保險統籌范圍內的自付費用兩個費用集群,分別在范圍外救助系統、范圍內救助系統內展開救助補償。另外,還有專門針對低保、低保邊緣家庭參保患者的低保救助,以及針對中低收入參保人群的特殊救助。該項政策屬全國首創,能夠較好的緩解部分重大疾病、罕見疾病患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
建立實施老年護理保險制度
為積極應對失能老人醫療護理問題,今年7月,我市創新推出了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該制度以社區養老護理機構為載體,設定了入住定點護理院的長期護理、入住定點醫院的醫療專護和居家接受醫療照料的居家護理等三種模式,實現了老年患者“醫養相結合”。目前在全國尚屬首創,填補了我國老年醫療護理制度建設的空白。
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
青島市構建了“場地+培訓+商機+資金+導師+中介”六位一體的精細化創業公共服務體系。建成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和高校畢業生創業孵化基地;創新開發了“青島市四級大學生創業培訓體系”;設立大學生創業項目庫;成立了首批4000萬元的青島市大學生創業投資基金;組建創業指導專家委員會和創業專家志愿團;積極鼓勵社會專業化組織建立技術擴散、成果轉化等專業化服務中介機構。
2009年以來,全市共扶持大學生創業者11060人,創業者比例由2008年的0.3%上升至目前的5%。創業帶動就業54898人,平均1名大學生帶動5人就業。
推進家庭服務業發展
統籌推動家政服務、養老服務、社區照料服務、病患陪護服務和殘疾人托養服務等家庭服務業協調發展。涌現出“愛心大姐”、“泉林月嫂”等一批知名品牌企業;家庭服務業行業管理更加規范,通過一些規范性的條件,引導家庭服務機構自覺落實勞動用工政策,維護從業人員的合法權利。
技工教育集團化發展
推動全市技工教育集團化改革,在全國尚屬首例。創新技工教育集團改革發展模式;整合技工教育資源;提高技工教育資源使用效率;對技工教育改輸血為造血,部分解決了技工院校辦學經費困難;促進技工教育與企業的深度融合。
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標準化建設
提出具有青島特色的“1+9”服務模式,即圍繞“全力打造充分就業城市和國家級創業型城市,讓每一位服務對象綻放笑容”這一核心目標,在理念、品牌、模式、制度、流程、平臺、支撐、活動、績效九個方面創新提升。
全市實現城鄉就業76.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一直控制在3%左右的低位。省就業工作目標考核連續多年名列前茅。今年7月被評為全國創業先進城市,受到國務院表彰。(青島新聞網記者 謝小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