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為什么在這樣的冬日,推出“四小花旦”的策劃,答案有且只有一個,距離我們主編謝曉2002年供職《南方都市報》時推出的“四大花旦”的策劃,已整整10年。這十幾年,中國電影市場規模從10億成長為170億,中國的電視劇,至少在產量上成為了世界第二大國。且不論龐大的娛樂工業,需要源源不斷的新動力來維持運轉,即使是在審美上,我們也迫切需要新的元素。紅地毯永遠渴望新的主人,以便將繁華秀場的基
關于我們為什么在這樣的冬日,推出“四小花旦”的策劃,答案有且只有一個,距離我們主編謝曉2002年供職《南方都市報》時推出的“四大花旦”的策劃,已整整10年。
這十幾年,中國電影市場規模從10億成長為170億,中國的電視劇,至少在產量上成為了世界第二大國。且不論龐大的娛樂工業,需要源源不斷的新動力來維持運轉,即使是在審美上,我們也迫切需要新的元素。紅地毯永遠渴望新的主人,以便將繁華秀場的基因和秘籍代代相傳。
這十幾年,技術改變了生活,生活影響了文化,文化誕生了新的游戲規則,“我要成名”雖仍是這個行業的源動力,但經驗以外的奇跡就在身邊上演,社會對于明星的要求正在發生變化,喜好只在關注與取消關注的一鍵之間。他們從高高在上的神壇上走下,在自媒體中丟失或者贏取贊譽,他們不再需要媒體,但他們又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媒體,我們不能熟視無睹。
這不是進化論里習以為常的花開花敗、潮起潮落,這個新的世代與社會共振,經歷物質的豐饒,經歷精神的頹敗,經歷中國娛樂圈從手工作坊到工業時代的劇變。在成名的道路上,她們同樣需要摸著石頭過河。
“四小花旦”加上“兩冰冰”的江湖格局已逐漸在發生變化,新生代女星攻城略地的勢頭正在加快,那么,是時候做一次總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