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首個“慈善透明日”活動昨日舉行 以后將每季度定期開展并向社會公開展示慈善運作的項目、內容和賬目
公信力是慈善事業發展的生命線,尤其是“郭美美事件”以來,提升公信力成為慈善機構工作的重中之重。為進一步提高慈善組織公信力,建設透明、公開慈善,青島市慈善總會昨日在民政大廈11樓慈善總會會議室舉行了我市首個 “慈善透明日”活動,邀請捐贈企業、單位、個人代表以及新聞媒體等到現場查看,并向
款項賬目記得清清楚楚
昨日上午,記者在活動現場看到,慈善總會專門開辟了一間會議室作為活動“展覽室”,會議桌子上整齊地擺放著各種募捐救助財務檔案、審計監督報告和新聞剪報、年報、錄像片等慈善宣傳資料。“監督員”們興致勃勃地翻看著這些材料,審查著每一筆善款的詳細信息。記者注意到材料準備非常齊備和充分,捐款明細賬、救助明細賬、審計報告等一本本冊子裝訂有序,從捐贈數量、捐贈用途到審批過程、使用去向等都記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沒想到賬目竟然這么細致齊備,整理這些資料也需要費很多時間啊。”慈善公益之星楊德勝在查看了相關檔案后不由感慨道,賬目來去非常清楚,作為捐助人,他們心里也都有了一本明白賬,做善事時更加放心,以后也會更多支持慈善事業。現場工作人員,為來賓詳細介紹每一份材料,耐心地解答著來賓提出的問題,慈善總會還設立了留言冊,記錄下來賓的每一條意見和建議。
“明白賬”將全部曬到網站
記者了解到,青島市慈善總會自成立以來,始終把社會公信力建設當做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努力做到信息公開、透明,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全面提高慈善的社會公信力。記者注意到,現場不但準備了文字檔案,還有網絡平臺,慈善總會所收到的每一筆善款和每一筆支出,都按照公開透明的原則予以公示,市民可隨時上網查詢捐贈情況。
記者登錄市慈善總會官方網站,每筆善款的流向都一目了然。據悉,2012年我市慈善總會共接收捐贈464筆,救助支出就有145筆,而每筆捐款的明細都有賬可查并在網上或通過新聞媒體公示。“以后將通過民政全業務平臺公示在網上,不僅有捐贈情況還有支出情況,誰都能看到,這也為熱心善事的人們提供了一個放心的平臺。”慈善總會有關負責人表示,網上公示的前提是要有本“明白賬”,即便是最零碎的收入,都會登記在簿,總會每收到一筆捐款就會在財務上進行登記,并出具財政部門統一監制的捐贈收據。
接收捐款把好四道關口
青島市慈善總會對每筆收到的捐款,把好“四道關口”,做好“五項工作”。
這“四道關口”是登記關、財務部開具收據關、臺賬錄入關和財務記賬關,捐贈人須填寫一張捐贈登記表,寫明捐贈意向、金額等,收款后要給捐款人開具《山東省非稅收入收款收據》頒發捐贈證書,根據捐贈人填寫的捐款登記表進行電子錄入,最后由財務人員根據《山東省非稅收入收款收據》的存根聯進行記賬。
而所謂的“五項工作”包括錄入、對賬、及時公示、分類歸檔和監管審計。特別是在公示方面,慈善總會將全年捐贈收入情況分上半年捐贈、下半年捐贈及“慈善一日捐”專項捐贈三次在報紙上予以逐筆公示,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同時設立“慈善透明日”,定期邀請青島市慈善總會社會監督員、各大媒體、記者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對總會各個賬目進行公開、監督。
2.8億善款救助120余萬人次
青島市慈善總會把當年使用的救助資金分兩部分組成,即上一年度募集的非定向資金和本年度募集的定向捐贈資金。在資金使用上主要把好預算審批關、材料審核關、善款發放關、跟蹤使用關等四個關口。
另外,通過在媒體設立專版、及時發布慈善信息及文章、推出雜志《尚善》、每年出一本《年報》等方式,加大慈善透明度,改進并升級慈善業務平臺。
據悉,青島市慈善總會自2001年12月成立以來,累計籌集善款2.8億元,卓有成效地開展了慈善助醫、助學、助殘、安老、慈孤等救助項目,受益人次達120余萬。下一步青島市慈善總會將在每季度末最后一個工作日的下午舉行 “慈善透明日”活動,加強對慈善資金的募集、運作、使用效果的全過程監管公開制度建設,推動慈善運作更加公開透明。
要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市慈善總會會長張旭升在啟動儀式上對慈善公開作了重要部署,他指出,一是要突出重點,講求實效。以募捐救助財務賬目檔案為重點,通過設置簽到簿、擺放留言冊、現場詢問等方式,為社會各界群眾提供與慈善組織溝通對話的渠道。認真做到不回避問題,不搞形式,求真務實,務必將信息準確公開透明。二是要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對群眾反映的意見、建議,要虛心接受,采取措施,認真整改。不斷創新和完善社會監督制度,逐步建立健全長效監督保障機制。充分發揮社會監督員的作用,及時向市慈善總會提出整改建議。三是要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恪盡職守,各司其責,公開公正。嚴格按照相關募救規定執行,對不按規定違犯程序造成不良社會影響者行為和人員,要嚴肅處置。
上一篇:網銀到期山寨網站釣魚需留心眼
下一篇:膠州灣重現面條魚汛市民有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