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新聞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小頭條 > 正文

河北一村在溫家寶到訪后獲億元投資 超67村總和

來源:新京報-- 2013-02-22 07:12:24 字號:TT

1月29日,偏橋村的蘑菇大棚,種植設備已被撤離,開春能不能種蘑菇還是個未知數。新京報記者 孟祥超 攝

1月29日,偏橋村的蘑菇大棚,種植設備已被撤離,開春能不能種蘑菇還是個未知數。新京報記者 孟祥超 攝

  總理溫家寶十年間三次到訪的河北偏橋村,無論村容村貌還是“經濟結構”,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種地、打工過日子,是曾經的偏橋小經濟。在總理到訪后,偏橋村迎來各級單位的扶貧支持,修路筑橋搞基建的同時,也開始了村級產業的發展。

  隨著時間推移,偏橋村被扶持的項目,都遇到了現實的問題。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提到,“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對于偏橋村來說,如何培育自己的經濟形式,如何從接受輸血到自己造血,是致富路上正在面對的問題,偏橋人也正在為此努力。

  今年1月,71歲的蘇洪喜進了趟北京城。距離他上次進京,已經過了三四十年。

  那是他帶著生產隊的任務,去涿州買白薯秧子,路過北京。樓高、路寬,城里人穿得洋氣。穿城而過時,蘇洪喜有點目不暇接。

  這一次進京,除了旅游,蘇洪喜還有個心愿。他帶了自家種養的黃瓜、小米、柴雞蛋,想親手送給溫家寶總理,也說說偏橋村這些年的變化。他委托了北京市一家報社的領導幫忙聯系。

  等了兩天,沒消息。蘇洪喜有些遺憾。他把東西交到報社領導手里,希望對方能有機會轉送。

  2000年、2005年和2010年,溫家寶三訪河北承德市灤平縣偏橋村,也兩次做客老支書蘇洪喜家。蘇洪喜成了當地的名人,偏橋村成為了關注的焦點。

  溫家寶第三次到訪偏橋村后,在河北省幾十家單位幫扶下,偏橋村迎來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輸血式致富革命。

  種地、打工、窮日子

  溫家寶第三次到偏橋村,他說“變化是有,但不大”,之后偏橋村的致富革命開始了

  倒退十幾年,在偏橋村,蘇紀松算是個有手藝的人。他是蘇洪喜的四兒子。他會開車,偶爾把大貨車開進村,大人、孩子都圍著看。開車儼然是個體面的活計。

  偏橋村不乏手藝人,大多是泥瓦匠、木工。一天三五十元的工資。

  在偏橋村,沙土地、半坡地、土板地全算上,每人能分一畝來地。正常年景,最好的土板地一畝也就產七八百斤玉米。

  全村一千多口人,年輕人都出去打工賺錢,供養家庭。村里留守著老人和孩子。

  附近的村,也都一樣,以打工為主要經濟來源。

  灤平縣委一名工作人員說,他聽人講,偏橋在老輩子就窮得很,出了很多“要飯的”。

  每到歲末年關,打工的蘇紀松回到偏橋。蘇紀松能交給媳婦1萬塊錢,他自覺在村里能算上高收入了。

  石板房炊煙四起,街道上凌亂的牲口糞便,路邊堆滿柴禾。這是偏橋村過年的景象。

  蘇洪喜的三兒子蘇紀東,是蔬菜種植戶。他說,到了2006年,偏橋所屬的巴克什營鎮領導找到他,說“總理都來兩次了,村里應該有點變化”。之后,政府補貼一部分,幾個村民建了20多個蔬菜棚。

  蘇紀松說,2010年以前村里變化不大,也就添了幾輛三輪車、面包車,沒幾家蓋新房的。

  2010年1月30日,溫家寶第三次到訪偏橋村。蘇洪喜回憶,當時他陪著溫家寶從村南頭走到村北頭,走著走著,溫家寶說“5年了,變化是有,但不大”。

  這之后,偏橋村致富革命開始了。

  億元資金再造偏橋

  據當地媒體報道,偏橋村一年里得到幫扶項目86個,其中半年里完成了37個

  蘇洪喜記得,溫家寶臨走,給村民提了三點意見,第一,把村容村貌搞好,讓家家戶戶更干凈些;第二,把土地規劃好,利用好;第三,多種些樹。這樣,適當時候就可以發展旅游了。

  春節剛過,省里的工作組到了偏橋村。

  這年2月7日,河北省委組織部長梁濱赴偏橋調研。一位巴克什營鎮的領導記得,這一年梁濱共七赴偏橋村。

  到了三四月份,偏橋村便有了幾百人的施工隊伍。

  這一年,河北省國土資源廳來了,投資2690萬元,重點幫扶偏橋村土地平整、農田水利、道路建設等……

  這一年,省交通廳來了。落實資金1220余萬元,修路、修橋……

  這一年,省林業局也來了。幫扶資金2000萬元,封山、栽果樹,綠化附近路網……

  在偏橋村的村務檔案里,省級對口支援的還包括發改委、財政廳、旅游局等共20余個單位。

  根據《河北日報》報道,2010年河北省直部門共幫扶偏橋村38個項目,投入幫扶資金和公共設施建設資金6883萬元。

  加上承德市、灤平縣的幫扶,這一年對偏橋村的總幫扶資金約1億元。

  據2010年10月的《承德晚報》報道,河北省確定對偏橋村幫扶項目86個,半年間就完成37個。

  蘇洪喜成了紅人。那一年,他忙得很。各路記者追著采訪。省里、市里、縣里,不論領導還是帶隊施工人員,都找他。省里有領導來,蘇洪喜洗澡、換衣都要政府負責,還拉著他到鎮上剪頭發。

  蘇家人記得,那時的縣委書記、縣長,幾乎把辦公室設在了偏橋村。

  蘇洪喜的小兒子蘇紀伍說,那時來的各路領導多,“那時覺得縣里和鎮里的領導也不叫個官兒”。

  根據偏橋村的統計,2010年人均純收入4300元,比2009年提高了48%。

  現任村支書宋國興分析,這與當年村里大規模的工程有關,村民有活兒干。

  幾公里外的古城川村,村民們說,那時他們很羨慕,私下嘀咕:“總理咋不來咱們村呢”。

  種菜、養兔、農家院

  成立了5個合作社,建了農工商公司,推出鄉村游,偏橋村有了一個全景式藍圖

  偏橋村變了樣子。

  2010年,建了80余套新民居,修了高標準的橋和路?;藬蛋偃f建新村委會,采用了最高標準的電熱地暖。村委會的圖書室里,擺滿了捐贈的書籍。

  1200人的偏橋村還投資百萬建了座污水處理廠。村里建了廣場,裝了路燈。舊房子的外墻也都刷了一遍漆。

  致富行動也在同時進行。

  栽了幾百畝果樹,打了機井。灤平縣從平泉縣招來商家,在偏橋村一下建了103個食用菌大棚。還建了十余個培訓室,用來培訓村民技術。

  這一年,村里成立了生豬養殖、蔬菜種植、蘑菇種植、獺兔養殖、農副產品,五個合作社。(記者 孟祥超)

(上接A13版)

  蘇洪喜和他的家人成了致富帶頭人。

  老三蘇紀東,帶頭成立了天綠種植合作社。老四蘇紀松,是獺兔養殖合作社的帶頭人。

  還成立了偏橋村農工商聯合總公司。一名巴克什營鎮的領導告訴媒體,成立公司“是為了統一養殖、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一體化經營模式?!碧K紀松當上了農工商聯合總公司的經理。

  農超對接也在進行。承德市商務局籌款在當地新建綜合超市,扶持縣里的一家超市和蔬菜合作社,對接偏橋村的蔬菜銷售。

  推出了“總理農家菜”,溫總理與蘇洪喜共進午餐,吃的燉蘿卜、白菜粉條燉肉、煮南瓜、蔥花炒雞蛋、黃瓜蘸醬和豆腐,巴克什營鎮由此推出“偏橋菜”鄉村特色餐飲系列,并準備以此帶動旅游。

  農家院、客棧、采摘,偏橋村要建成“休閑基地”。

  村民胡桂菊、李大軍2010年都搞起了農家院。縣旅游局給每家捐助了一個冰箱、一個消毒柜,兩個桌子和20把椅子。

  李大軍家的客廳里擺上了飯桌。家門口掛上了兩塊牌子,省里和縣里頒發的鄉村旅游示范戶,還是“兩星級”標準。

  據報道,當地政府“投資120萬元優先發展高標準農家游示范戶10家”。偏橋村被河北省旅游局評為“鄉村游”重點開發村。

  村口還裝修了六七間房,掛上了“游客中心”的牌子。

  按照巴克什營鎮的規劃,到2015年偏橋村及周邊鄉村旅游接待戶達到200家,接待游客10萬人,旅游收入800萬元。

  產業都“黃了”

  農家院漸漸沒了客人,游客中心成了羽毛畫加工點,合作社也遇到了難題

  胡桂菊家2010年的農家院生意還不錯。有時一天招待兩三桌。一年下來,刨去成本,賺了一萬五千元。

  她家還破天荒迎來一撥要住宿的客人,只好臨時把自家大炕騰出來,“人家在這吃飯花錢,住宿沒要錢”。

  胡桂菊明白,在村里吃飯的都是省、市、縣來視察的領導,三五百一桌不算貴,也從不拖欠。

  到了2011年下半年,隨著各個工程逐漸完成。來村里的領導越來越少,客人也就越來越少。到最后,一個客人都沒了。

  蘇紀伍家也開了農家院。他媳婦做的飯,他都嫌難吃,招待別人他心里沒底。不過,一位縣領導當著他的面,對到訪的縣局領導說,“讓他們都來這吃飯,給報銷,人還用愁嗎?”

  1月28日,蘇紀伍說,后來沒客人了,他曾驅車10公里跑到金山嶺長城景區攬客:“總理到過的農家院”,兩天下來,沒招來一個顧客。

  蘇洪喜曾經給“游客中心”看過門。游客中心由縣旅游局管。

  2010年快到十一的時候,弄了氣球、彩旗,蘇洪喜和老伴按旅游局要求布置了一天。不過“游客中心”并沒接待過一個游客?!笆裁炊紱]有,人家來看什么啊”。

  2013年1月底,游客中心鋪了滿地雞毛,這里已成了羽毛畫加工點。

  蘇紀松的獺兔養殖合作社也“黃了”。

  獺兔是扶貧項目,種兔場半價賣兔子給村民。蘇紀松要了10余對,但他并不會養。沒過多久,獺兔開始死亡。

  有些飼養戶,又把獺兔抱回到帶頭人蘇紀松家,不養了,“有人干脆就吃肉了”。

  蘇紀東的天綠種植合作社,本來有十幾個社員。但這些人,有的相互間還有矛盾,“商量什么都商量不成”。

  政府搞的“農超對接”沒實現,蘇紀東說,建在村里的超市“一根菜也沒賣出去”。最終還是賣給菜販子拉到北京新發地去做批發。有幾家菜農轉行“做更賺錢的生意去了”。

  蘑菇棚也遇到了難題。上百個蘑菇棚破損了,枯草滿地。投資商平泉人劉亞玉不準備干了,拉走了設備。

  1月29日,劉亞玉說,他被招商時墊付了一百多萬元工程款,縣里答應給他,但遲遲未兌現。他說。再不給,他今年不會再種蘑菇了。

  蘇紀松說,偏橋村民的合作社以及農工商公司,都已經“名存實亡”。

  村委發愁“維護費”

  雇了五六個保潔員,污水處理廠也要有人看門,加上水電費,一年維護費要十幾萬,去年的還在“賒賬”

  經過了一場集中的扶貧革命,偏橋的村容村貌有了大變化。但維護的費用令村里犯了愁。

  村里雇了五六個保潔員保持村容村貌,村委會、污水處理廠也都要有人看門,要開工資,加上路燈、水電費,一年維護要十幾萬。

  現任村書記宋國興說,2010年的費用是政府買單,2011年的錢,政府報銷了一部分。如今,2012年的費用還在“賒賬”。為了省電,村委會幾十間的地暖,只開了兩間。

  相鄰的古城川村,一名張姓村民說,村里人原本羨慕偏橋,幾年下來,感覺偏橋也沒富到哪里去。

  王國生是灤平縣扶貧辦主任。據他統計,灤平縣2012年一年扶貧67個村,加上省里的扶貧款,總投資不過1個億。這個數字,相當于一個偏橋村得到的投資。

  王國生認為,偏橋村“集中式、大扶貧”的路子是對的。因為這些年農村基礎建設欠賬太多,任何一個村莊,搞好基礎建設,“沒幾千萬下不來”。發展,則還是另一回事。

  對于目前大多數普通貧困村的發展,王國生說,扶貧款有限,原則上落到每戶農民頭上不超5000元,最多不過1萬元,靠扶貧資金是“杯水車薪”。同時,銀行貸款門檻較高,農民存在貸款難的問題。

  想著以后的發展,宋國興還惦記著蘑菇大棚的事,“不能荒著,還要協調”。

  投資商劉亞玉說,他不是不教種植技術,而是村民不愿學,更不愿投資,“他們寧愿打工,也不愿自己掏錢種”,他說在村里很好招工人,因為打工錢賺得沒風險。

  在王國生看來,農村要致富,需要“造血”,必須靠發展產業,村民需要接受技術培訓,參與其中;同時,更要有周邊大氣候的帶動。

  繼續發展農家游

  村里招過商,沒有下文。村支書宋國興想著,要再跟縣里提提發展旅游的事

  偏橋村也學了一次大寨,2011年六七月份的時候,幾十號人去了趟山西大寨村。宋國興下車一看,感嘆了一句“還不如咱們那兒呢”。他說,大寨并沒有資源,土地也沒偏橋平整,還缺水。但他感覺人家無論衛生狀況還是精神面貌都比偏橋要好。

  宋國興總結,偏橋人還是需要多點吃苦耐勞的精神。

  偏橋村委會也在為致富想辦法。宋國興說,村里也招過商,也來過三兩撥投資客。人來看了兩眼,之后沒音訊。

  2011年,有個承德客商要在偏橋建養雞場,想設在路邊,村里沒答應,因為影響環境。村委會想在山溝里找塊地,對方沒答應,這事也就沒了下文。

  村里有400畝地被征走了。宋國興只聽說是個生態工程。縣里每畝地一次性補償了村民5萬元。

  巴克什營鎮人大主任申顯西稱,這400畝地是建生態旅游基地。一百畝地用作“農事體驗”,一百畝地將建婚紗攝影基地,其余兩百畝,一半建一個生態酒店,一半用作配套設施。

  按申顯西的說法,這個生態基地建成后,能用工500余人,整個偏橋村的勞力都可以去打工了,就業問題全解決。

  縣里每年一度的經濟協調會即將召開。宋國興盤算著,到時候看看有什么新的政策,同時也再提一下村里發展旅游的事,加大農家院的投入。

  蘇洪喜的兒子中,蘇紀松在2012年當選村委會委員,蘇紀伍被選為村支部委員。

  蘇紀松覺得偏橋村有了發展的機會。他總結偏橋村這三年的變化:基礎設施好了;有了更多政策和技術的培訓,村民有所受益;村里男人好說媳婦了。

分享到:
-

-

相關閱讀青島新聞

我要評論 提取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島新聞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尔滨市| 上饶县| 齐河县| 读书| 云梦县| 望谟县| 平乡县| 濮阳县| 广水市| 宜章县| 治县。| 宜黄县| 平定县| 乌审旗| 福清市| 东至县| 双城市| 阿荣旗| 思南县| 南岸区| 泰安市| 义乌市| 武川县| 盐池县| 高陵县| 涟源市| 吉林省| 天峻县| 孝昌县| 巴里| 长汀县| 宁城县| 武鸣县| 乐清市| 布尔津县| 昌乐县| 太原市| 佛山市| 新竹县| 太康县|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