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媒體報道稱,社科院發布的報告中我國6成低保戶不是貧困家庭,8成的貧困戶沒能吃低保。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我市目前對低保家庭的核對手段仍然比較傳統,主觀色彩較濃,容易出現遺漏和差錯。目前,我市正在探討建立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并制定《青島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規程》,以杜絕人情保、關系保的出現。
現狀島城低保戶審核靠“問”
近日有媒體報道,中國社科院發布社會保障綠皮書,稱在安徽、福建等5省份調查顯示,受調查的低保家庭中,六成不是貧困家庭,有近八成的貧困戶沒有享受低保救助。民政部社會救助司有關負責人隨后表示,一些地方仍存在 “錯保”“漏保”“騙保”等問題,全國錯保率約為4%。為此民政部會同有關部門調查研究后,向國務院提出了從源頭上解決問題的措施建議。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面向低保、低收入等弱勢群體的保障制度不斷完善,政策惠及面不斷拓寬,但是低保標準仍然較低,對低保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手段仍然比較傳統,目前仍然采取入戶調查、鄰里訪問、民主評議、核對日常水電開支等傳統手段。對低保家庭,島城目前分A、B、C三類實行動態管理。其中,A類主要是指孤老、孤兒和重度殘疾人等無任何經濟來源的群體,每一年度審核一次;B類則半年審核一次;C類為經濟情況隨時可能存在變動的家庭,每季度審核一次。
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共有8.2萬戶低保家庭,共13.8萬人享受低保。此前,島城也曾查出過隱瞞家庭收入想要 “騙保”的申請者。
計劃 今年將建新核對機制
在市民政局今年的工作計劃中,改進和完善低保審核工作被列為其中一項,其中明確表示要建立青島市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制定《青島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規程》,制訂科學準確、公正公平、陽光透明的低保審核程序和辦法,確保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
“核對機制今年要立法,操作規程目前則已經開始編制了。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申請社會救助的困難群眾的家庭經濟狀況進行核對,我國已在上海等城市率先開展了這項工作。想要申請低保,就要允許相關部門核查家庭財產狀況,包括申請者的住房情況、車輛情況、個人納稅狀況、繳納社會保險情況以及繳納住房公積金等情況,可以通過其他政府部門所掌握的各項數據,對申請人的家庭收入狀況進行科學、合理的數據比對分析,從而判斷申請者是否符合申請低保的條件。(記者 徐美中)